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胡适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新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试用在历史的“过渡性特征”中重新讨论胡适之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地位。文章认为,胡适介入中国新诗的理论和实践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他是从偶然出发走向了必然,从自发转向了自觉;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里,僵死的旧诗被逐渐扬弃了,鲜活的新诗逐渐创立了。
作者
李怡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9-34,共6页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2))
关键词
胡适
中国新诗
自发
自觉
活的诗
死的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张明廉.
论胡适的新诗理论及《尝试集》[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2):51-57.
被引量:1
2
杨匡汉 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被引量:4
3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被引量:9
4
许霆.胡适新诗创作论的文学史意义[J].常熟高专学报,1999,(5).
被引量:1
5
董炳月.
中间物:胡适新诗理论的历史特征[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2):103-123.
被引量:6
6
宋剑华.
论胡适的新诗理论与创作[J]
.荆州师专学报,1995,18(3):11-15.
被引量:1
7
石凤珍.
双重遗产——从现代性的视角反思胡适白话新诗主张的发生与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9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富华,木涵.
胡适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与局限性[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4):51-54.
1
王亚非.
曹禺早期剧作中女主人公的人文精神[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33-36.
2
赵丽萍.
王维七言歌行初探[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37-39.
3
王辉斌.
关于蔡琰诗歌真伪的再讨论[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5):63-68.
被引量:1
4
李延平.
漫谈中国话剧的民族化[J]
.剧作家,2004(3).
5
谢俊.
可疑的起点——《班主任》的考古学探究[J]
.当代作家评论,2008(2):131-142.
被引量:9
6
朱湘莲.
浅析《远离尘嚣》的过渡性特征[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6):49-51.
被引量:2
7
杭勇,张美丽.
张九龄诗歌的过渡性特征[J]
.北方论丛,2006(3):13-15.
8
张桃洲,张洁宇,冷霜,孙晓娅,胡红英,陈培浩.
回望“蓝色高地”——诗人李晓桦的“失踪”与“归来”[J]
.扬子江(诗刊),2013,0(1):67-71.
被引量:1
9
张洁.
重读《乔厂长上任记》[J]
.文艺争鸣,2009(12):129-132.
被引量:1
10
许勇强.
略论近代《水浒传》研究的过渡性特征[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8-8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