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蒙古东部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开荒种粮正值热潮,而中部的乌兰察布盟却开始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还牧的生态建设工程。一“进”一“退”,对比鲜明,但引起人们关注的“主题”是一样的:在农牧业地 区,毁草种粮值不值? 呼伦贝尔:开荒种粮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开荒种粮热持久不衰。从统计数字看,自1990年至1995年,呼伦贝尔盟累计新增耕地面积400多万亩,使耕地总面积达到1400万亩,占内蒙古总耕地面积的1/5。此外,尚有大量滥垦乱开“黑地”难以计算。 开荒热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投入80万,开垦3000亩,三年净赚40万”,在当地已经是一种尽人皆知的发财模式,内蒙古的农业官员在讲话中也承认,近5年来,呼伦贝尔盟仅农业税增幅便在1500万元以上,全盟粮食总产由12亿公斤增加到14.2亿公斤,年均增产0.5亿公斤,主要靠的是耕地面积的迅猛扩张。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3期6-8,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