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3,共2页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同被引文献41
-
1曹春梅.维吾尔语后置词的语用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118-123. 被引量:3
-
2吕洪年.从民谚春江南“民宅”的生态信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4):38-44. 被引量:2
-
3张玉萍.维吾尔语状语的构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3):99-102. 被引量:1
-
4廖冬梅.谈汉语教学及汉维文化差异[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4):102-104. 被引量:1
-
5周晓陆.释东、南、西、北与中──兼说子、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33(3):70-71. 被引量:14
-
6范庆华.“东、西、南、北”及其文化内涵[J].汉语学习,1991(2):35-37. 被引量:9
-
7李建新.新疆维汉关系的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1996(1):217-230. 被引量:9
-
8从《周易》看中华民族思维特征——刘长林先生访谈录[J].文博,1999(5):14-18. 被引量:2
-
9金妙芳,王正民.趋向动词“起来”的维译[J].语言与翻译,1992(3):78-78. 被引量:1
-
10殷军,房玉霞.维吾尔语“t∫iq-”等趋向动词的模糊方位定势及相关探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51-53. 被引量:2
-
1帕提曼.吐尔逊.维吾尔语隐喻与文化特征[J].才智,2008,0(2):206-207.
-
2李纯.维吾尔族文化中民间绰号的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1(1):47-50. 被引量:1
-
3陈国静.维吾尔文化在导游词翻译中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19-119.
-
4哈德江.对现代维吾尔语中外来借词的一些思考[J].语言与翻译,1997,0(3):21-25. 被引量:7
-
5王丹玥.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的类型与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6,0(9Z):174-174.
-
6乌买尔.达吾提.维吾尔语颜色词的文化特征探析[J].语言与翻译,1999,0(1):74-76. 被引量:9
-
7阿不都扎伊尔.塔伊尔,阿布都沙拉木.阿布力孜.我国出版的有关维吾尔语辞书类工具书目录[J].语言与翻译,1998(2):75-80. 被引量:2
-
8阿尔孜古丽·西热甫.塔城维吾尔族爱称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维吾尔文),2006,27(1):133-135.
-
9张咏,孙岿.从借词看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影响的层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61-65.
-
10徐彦.外来词视阈下的维吾尔多元文化透视[J].双语教育研究,2015,2(1):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