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胡适、杜威对“行易知难”说的不同观点
被引量:2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9-13,共5页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共引文献353
-
1牛正浩,潘剑锋.论检察机关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的维度[J].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4):47-62. 被引量:6
-
2谭兴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题的演变逻辑——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5(4):48-59. 被引量:1
-
3任怀国.儒家伦理政治学说中的天人关系[J].昌潍师专学报,2001,20(3):18-22. 被引量:1
-
4潘良炽.“重德”精神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意义[J].党史文苑,2004(8):73-74.
-
5韩春平.孔子的入仕与退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25-28. 被引量:1
-
6李晓明.先秦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J].当代法学,2001,15(9):66-69. 被引量:1
-
7黄成惠.论先秦时期的以德治国思想[J].学海,2001(4):166-171.
-
8田兆阳.古代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4):68-71.
-
9刘港.礼治 德治 人治——试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18-21.
-
10陈仁华.阳虎的恶名[J].书屋,2005(2):55-58.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涛,陈玉玲.杜威教育理论原创性探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5):119-122. 被引量:1
-
2新月.0.8哲学[J].才智(才情斋版),2013(4):28-28.
-
3高良坚.论开放德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杜威经验论视角[J].理论月刊,2015(8):38-42. 被引量:1
-
4焦瑞.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5,0(28):105-105. 被引量:1
-
5张弦.浅析杜威的教育哲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6):95-98. 被引量:1
-
6乔为.从做中学: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1):13-20. 被引量:18
-
7田春.再探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民主元素[J].教学研究,2018,41(3):1-5. 被引量:2
-
8罗大朋.试析经济背景下杜威哲学的现代意义[J].才智,2013,0(35):252-252.
-
1吴雁南.简论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特点和意义[J].贵州文史丛刊,1995(4):1-5. 被引量:6
-
2马关泉.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及现代意义[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1):56-58. 被引量:6
-
3徐忠.王阳明“知行合一”新探[J].安顺学院学报,1997,2(1):77-80. 被引量:1
-
4李素平.王阳明“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解析[J].中国哲学史,1998(4):89-96.
-
5董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及其现代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4):69-72.
-
6杨晶晶.“机会”断想[J].政工研究文摘,2006(2):126-126.
-
7徐建成.认识过程终点之辨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6(1):53-54.
-
8麦克唐纳·达利,石甜(译),张谡(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简史[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5(1):46-67 394.
-
9范立舟.《周易》与阳明心学[J].周易研究,2004(6):68-72. 被引量:6
-
10袁东.幸福感为什么低[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1(7):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