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5-49,共5页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6
-
1程昭星.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黔西南[J].贵州社会科学,1986(2):30-33. 被引量:3
-
2吕延涛,邹晓辛.基督教的传播与近代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6):33-37. 被引量:7
-
3武内房司.清代布依族吸收它族文化的过程与民族认同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1992,12(1):134-139. 被引量:3
-
4何萍.明清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传播[J].贵州文史丛刊,2000(1):54-58. 被引量:3
-
5张西平.关于卜弥格与南明王朝关系的文献考辨[J].史学史研究,2009(2):93-100. 被引量:4
-
6董少新.明末奉教太监庞天寿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1):35-44. 被引量:7
-
7孙景尧,龙超云.永历王朝耶稣会士“适应政策”的乖舛与败因——从贵州安龙现存永历政权的遗物谈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1):126-136. 被引量:2
-
8孙景尧,龙超云.天主教与南明永历王朝关系蠡测——以安龙碑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0,42(9):137-144. 被引量:2
-
9史继忠.一件隐密多年的旧闻[J].文史天地,2000(5):42-45. 被引量:1
-
10赵玉田.卜弥格出使欧洲新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8-11. 被引量:1
-
1虞和平.从河南教案看民国后中国官民对洋教态度和教案性质的变化[J].贵州社会科学,1986(6):52-56.
-
2竹雯.可贵的艺海探索精神——读《宏微探艺集》[J].中州学刊,1987(3):127-127.
-
3廖一中.论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J].天津社会科学,1983(6):51-57.
-
4韩昱.论洋务派对洋教的矛盾态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35(1):32-36.
-
5张守常.中国近代农民与义和团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6):33-38.
-
6张湘炳.近代洋教在安徽的推传与安徽人民反洋教的斗争[J].学术界,1988(3):70-73.
-
7林超群.认同、适应可避免误解[J].天风,2016,0(11):16-17.
-
8史丁.关于近代中国教案性质的讨论——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述要[J].东岳论丛,1987,8(6):109-110.
-
9林顿,刘君.清代外国教会在川势力简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84-90. 被引量:2
-
10刘德仁,王家楼.试论四川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意义和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4):5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