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事再审程序的修订:进步与挑战并存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考虑到了多个利益团体之间的协调(有所偏重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可以视为是我国再审模式由"政策形成型"向"程序救济型"转变的一个端倪。肯定其进步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此次修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可以说,是进步与挑战并存。本文拟通过对修正案关于再审程序的修订进行详细分析,阐明其进步与不足,并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
林蕾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福建法学》
2008年第2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再审程序
法律修订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汤维建.
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理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6):129-135.
被引量:17
2
李浩.
民事再审程序的修订:问题与探索——兼评《修正案(草案)》对再审程序的修订[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6):136-145.
被引量:29
3
柯阳友.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理念转换与总则的制度重构[J]
.当代法学,2007,21(5):116-121.
被引量:5
4
邱星美.
民事再审案件审理范围探讨[J]
.法律适用,2006(12):34-36.
被引量:4
5
汤维建.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模式变迁[J]
.法商研究,2006,23(4):32-36.
被引量:22
6
李浩.
构建再审之诉的三个程序设计[J]
.法商研究,2006,23(4):37-42.
被引量:21
7
张卫平.
有限纠错——再审制度的价值[J]
.法律适用,2006(7):2-5.
被引量:30
8
王利明.
WTO与司法改革[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0(10):4-6.
被引量:12
9
齐树洁..民事司法改革研究[M],2000.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吴泽勇.
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
.法律科学,2004,22(4):60-67.
被引量:27
2
景汉朝,卢子娟.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J]
.法学研究,1999,21(1):33-38.
被引量:135
3
周旺生.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J]
.政治与法律,1995(3):47-51.
被引量:11
4
江伟.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
.现代法学,1996,18(3):4-13.
被引量:163
5
田平安.
简论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宏观思路[J]
.现代法学,2004,26(4):34-38.
被引量:6
6
杨荣新,乔欣.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J]
.中国法学,2001(5):117-124.
被引量:70
7
张卫平.
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
.中国法学,2003(1):102-115.
被引量:76
8
张卫平.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J]
.法学研究,2004,26(6):58-68.
被引量:185
9
廖永安.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之问题评析[J]
.现代法学,2005,27(1):132-138.
被引量:9
10
廖中洪.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立法体例之比较研究[J]
.法学评论,2002,20(6):127-13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14
1
李大扬.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检察机关对新证据的查证与运用[J]
.证据科学,2023,31(1):22-38.
被引量:1
2
陈浩.
审级功能划分与再审程序[J]
.广东经济,2017,0(2X):230-230.
3
谢绍静.
对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理性思考——以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对象[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95-97.
被引量:1
4
易继松.
从“审判监督”到“复审救济”——以当事人地位为视角的再审改革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462-467.
被引量:2
5
王慧芳,陈唯.
浅析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修改与适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45-46.
6
宋明志.
民事诉讼改革中的法官程序裁量权[J]
.东方法学,2009(6):144-157.
被引量:2
7
卢慧玲,李娜.
我国构建小额诉讼程序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14-14.
8
齐树洁.
论民事上诉权之保障[J]
.福建法学,2004(3):2-8.
9
常怡,唐力.
民事再审制度的理性分析[J]
.河北法学,2002,20(5):12-19.
被引量:23
10
谭心星,付婷婷.
简析再审理由之修改——以我国民事诉讼法最新修改为背景[J]
.法制与社会,2008(8):151-152.
同被引文献
41
1
易继松.
从“审判监督”到“复审救济”——以当事人地位为视角的再审改革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462-467.
被引量:2
2
孙强.
论民事判决既判力与再审程序的冲突与协调[J]
.法制与社会,2007(3):497-498.
被引量:4
3
张卫平.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J]
.现代法学,1996,18(6):4-30.
被引量:162
4
罗淼.
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消费导刊,2008,0(14):133-134.
被引量:2
5
张卫平.
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
.中国法学,2003(1):102-115.
被引量:76
6
潘红艳.
论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J]
.当代法学,2005,19(2):118-123.
被引量:1
7
章武生.
论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J]
.法律科学,2002,20(1):105-117.
被引量:62
8
熊达云.
论审判独立与独立审判[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109-116.
被引量:3
9
关玫.
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4):134-141.
被引量:94
10
荣晓红.
从民事再审程序两个理论问题谈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33-3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李柳.
浅谈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142-143.
2
叶宇昆.
论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
.企业导报,2012(9):161-163.
3
张嘉.
审判监督程序的弊端及完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0X):226-227.
4
刘俊清.
民事再审程序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21-24.
1
张树民.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小额诉讼案件再审模式之实证研究[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4,30(2):14-18.
被引量:1
2
刘冬京.
关于再审程序修改的若干问题分析——以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对象[J]
.法学论坛,2008,23(2):117-121.
被引量:8
3
汤维建.
从模式比较的视角看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时代法学,2006,4(4):5-13.
被引量:6
4
周艳茹.
浅论民事再审模式的构建[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1):217-218.
5
梁开斌.
民事再审构造的程序视角分析[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1(1):44-53.
6
李季.
改革和完善再审诉讼程序之探索——以《广东省法院再审诉讼暂行规定》为例[J]
.广东法学,2005(1):2-6.
7
汤维建.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模式变迁[J]
.法商研究,2006,23(4):32-36.
被引量:22
8
李哲.
论检察机关对生效民事裁判的监督[J]
.决策与信息,2015(36):250-250.
9
黄士元.
我国刑事再审构造的模式及其改进[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4):20-24.
10
张兴美.
我国第三人事后程序保障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5):133-142.
被引量:2
福建法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