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关系再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将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一起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笔者在大量的观察的基础上认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是一个连续体,而且是认知隐喻决定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另外,这三种隐喻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加以贯穿。
作者
郭强
机构地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6-98,共3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修辞隐喻
认知隐喻
和语法隐喻
连续体
原型理论
认知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熊学亮,刘东虹.
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2):100-105.
被引量:86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2001.
3
束定芳著..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6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
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4):268-274.
被引量:366
2
金娜娜,陈自力.
语法隐喻的认知效果[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1):25-30.
被引量:56
共引文献
85
1
张树筠,李美奇.
中国英语高级学习者学术写作的语法隐喻能力研究[J]
.中国外语研究,2021(1):36-44.
2
赵俊海.
论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模式[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76-78.
被引量:2
3
林畅.
《雪夜林中小驻》文体解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65-65.
4
李健雪.
论语法隐喻的输入与缺失对二语语域意识的影响[J]
.外国语文,2009,25(S1):67-71.
被引量:2
5
王鲁男,董保华.
隐喻语际迁移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1-4.
被引量:15
6
庄小磊.
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2):104-109.
7
王静.
语法隐喻与英语论文的语言合适性[J]
.云南电大学报,2007,9(3):42-46.
被引量:1
8
杨晓燕.
浅论概念语法隐喻及其意义[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81-283.
被引量:1
9
马玉夏.
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法隐喻个体发展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150-154.
被引量:2
10
刘东虹,熊学亮.
ESL写作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认知语用特征[J]
.外语教学,2007,28(6):41-45.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9
1
庞继贤,丁展平.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9-12.
被引量:40
2
杜小红.
从母语习得谈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问题[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5(1):74-75.
被引量:20
3
王燕.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与英语教学[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187-188.
被引量:8
4
张文安.
宇宙论哲学与盘古创世神话[J]
.古代文明,2007,1(2):86-96.
被引量:5
5
王德保著.神话的由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被引量:1
6
张耀庭.
隐喻认知观与阅读理解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6):63-64.
被引量:2
7
夏丽云.
隐喻能力、概念流利与二语习得——一项对中国学生二语概念体系的调查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8):60-63.
被引量:6
8
邓雪梅.
围绕隐喻的判断和解释——基于认知隐喻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2012(4):26-30.
被引量:4
9
古春梅.
论中国神话中的神性、人性与圣性[J]
.作家,2009,0(20):101-10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亚丽.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197-198.
被引量:3
2
王琼.
试论中国神话中的隐喻认知[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4-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高彤彤.
隐喻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3):262-262.
2
杨琳玲.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国内研究简述[J]
.北方文学,2019,0(35):249-250.
3
牟彩霞.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中国神话解读及其英译思考[J]
.海外英语,2020(21):5-6.
4
王海南.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J]
.海外英语,2015(19).
被引量:1
1
仝金钟.
现代汉语“破”字的语义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2):129-133.
被引量:1
2
宋雪霜.
隐喻思维在中式英语修改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1):163-165.
3
戴卫平,于红.
“天”的喻义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12):48-49.
4
谢敏.
英汉隐喻关系及翻译技巧研究[J]
.教师,2013(32):122-122.
被引量:1
5
王小兵.
浅谈女性主义和翻译[J]
.甘肃农业,2006(9X):160-161.
被引量:3
6
谭万俊.
名词化与语法隐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6):108-111.
被引量:4
7
武少霞,王策.
论文学作品中英汉隐喻的语义功能及其非对应关系的比较[J]
.大家,2010(17):226-226.
8
周运会.
汉字构造中义符“网”的隐喻投射与对比分析[J]
.外国语言文学,2016,33(4):254-257.
被引量:1
9
张珂铭.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非常规化研究[J]
.北方文学(下),2014(3):139-140.
10
胥富元.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差异分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9):55-56.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