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影响的焦虑”背后的权力意志——布鲁姆误读理论的主体性特征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布鲁姆从考察作者创作心理开始,反对传统的文学史观,认为后辈作家总是试图超越来自前辈的"影响的焦虑",这种超越即是误读,它反映在创作中则是一系列的修正比。对主体的重视使误读从一种错误变为正确乃至不可避免的规律,这是布鲁姆的一个独创。它不注重作家的社会历史环境、生平经历等外在因素,而关注作家在纯创作领域、作品在纯文本领域的传承与颠覆,并且采取从后向前追溯的反向研究方法,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布鲁姆的误读理论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回归主体研究,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足的主体,而是颠覆性的、延异性的主体,因而它是解构式的误读研究。
作者 王敏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2,共5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研究"(10YJC75108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美国修辞性误读理论研究"(11JK028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第33、41页,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被引量:1
  • 2张龙海.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4(4):103-106. 被引量:36
  • 3[美]哈罗德·布鲁姆 徐文博 译.《影响的焦虑》[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30,31页. 被引量:2
  • 4[美]哈罗德·布鲁姆.《误读图示》,朱立元,陈克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页. 被引量:3
  • 5[美]杰弗里·哈特曼:《荒野中的批评》,第60页,张德兴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