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
杨剑钊
机构地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38-139,共2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施青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
.交通高教研究,2003(4):36-37.
被引量:23
2
周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道德教育.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
被引量:1
3
赵琴霞.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100-102.
被引量:7
4
邓春岩,陈芳,陈攀峰,路保利,杨峰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谭守志等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2
罗家国.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及其培养[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6):88-90.
被引量:10
3
向世莲.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道德教育[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6):172-173.
被引量:8
4
黄清华.
创新教育与自我超越[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1):89-90.
被引量:2
5
邹海贵,常立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3-15.
被引量:43
6
施青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
.交通高教研究,2003(4):36-37.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45
1
廖秋玲,杨振德.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43-44.
被引量:4
2
周培松,谢慧荣.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探讨[J]
.文教资料,2007(29):157-159.
被引量:4
3
周英华,赵超越,吴昊.
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探究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165-165.
4
焦昆,李晓霄,高彦君.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研究[J]
.大众商务,2010(14):206-206.
被引量:4
5
徐志彬.
探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
.黑龙江史志,2014(15).
被引量:4
6
苗雄飞.
浅议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4):83-85.
7
邓春岩,陈芳,陈攀峰,路保利,杨峰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8.
被引量:20
8
徐家坤.
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深层次挖掘[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2X):134-135.
被引量:9
9
王敏坚.
从“挑战杯”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J]
.职教论坛,2006,22(05X):23-24.
被引量:8
10
高慧,焦红.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4):29-30.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7
1
杨震.
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44-45.
被引量:35
2
董海龙,熊利泽.
关于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22-622.
被引量:36
3
曾建国.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学术论坛,2010(12).
被引量:1
4
朱新力.
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44-146.
被引量:18
5
杨威.
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14-116.
被引量:54
6
沈超红,谭平.
国外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3-7.
被引量:26
7
任其亮,李淑庆.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97-100.
被引量:5
8
陈亚琼.
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1(13):32-32.
被引量:1
9
赵露,任成.
新医改背景下临床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1,24(8):96-98.
被引量:31
10
高博,张明,陈卫斌.
试论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氛围的营造与保障[J]
.成功,2011(10):28-2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罗建国,于姣姣,鲁选文,马会浩,赵超.
科技创新对医学本科生的意义[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248-248.
2
杨剑钊.
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探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23-123.
3
陈倩,冯程伟,王岳蕾,李伟娜.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4):22-23.
被引量:2
4
郑少雄.
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
.学理论,2015(7):141-142.
被引量:4
5
高树文,邵欣霞.
加强四个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J]
.人才资源开发,2015(14):55-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田晋,贾文平.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探讨[J]
.决策与信息,2015(18):50-50.
2
杨宏志,曹荣安,赵慧妍,刘远洋,王宪青,关琛.
食品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现代食品,2016,1(6):60-63.
被引量:1
3
李志勇,周劲辉.
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
.高教学刊,2018,4(10):30-32.
被引量:1
4
刘志文,王英,于放,金朝霞,王燕燕.
激发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的措施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7):90-91.
被引量:9
5
杨皓,方宇,刘新田,王孝兰.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
.轻工科技,2021,37(6):181-182.
被引量:5
6
赵新根,林育兹.
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J]
.科教导刊,2016(6X):7-8.
被引量:1
7
李亚娟.
科技创新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J]
.现代职业教育,2018,0(11):19-19.
1
马晓艳.
浅谈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6):351-351.
2
李仲奇.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4(15):87-88.
3
纪卫芳.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27-27.
4
杨婷.
浅谈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105-105.
5
杨娟.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育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85-90.
被引量:2
6
武夷山.
建议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多读科普书[J]
.中国教师,2011(21):77-77.
7
徐艳岩,安郁宽.
以科研训练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10):18-20.
被引量:2
8
谢光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5X):60-60.
被引量:1
9
王永全,黄大红.
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教育现代化,2001(4):53-53.
10
孙战.
浅谈医学专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50-250.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