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红茶香气组分的分析鉴定方法、生态环境及加工操作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红茶香气形成机理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红茶香气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红茶香气成分的鉴定及加工操作对香气成分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
王秋霜
陈栋
吴华玲
机构地区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86-88,共3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进展
分类号
S713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418
同被引文献
429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12
参考文献
21
1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2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王志岚.
绿茶香气HS-SPME提取方法研究[J]
.中国茶叶,2009,31(10):16-19.
被引量:35
3
李家贤,何玉媚,黄华林,苗爱清.
云大淡绿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7):102-103.
被引量:22
4
汪辉进.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饮料香气[J]
.饮料工业,2008,11(10):41-42.
被引量:5
5
P.K.Mahanta,R.Singh,许宁.
阿萨姆及大吉岭红茶香气组分与农业措施和加工的关系[J]
.广东茶叶,1992(1):33-35.
被引量:1
6
姚珊珊..茶叶香气化学研究——茶叶及香花的香气化学[D].浙江大学,2005:
7
陈栋,卓敏.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J]
.中国茶叶,2009,31(1):4-6.
被引量:30
8
艾萍.
红茶香精的调配试验[J]
.食品工业,2003,24(4):51-52.
被引量:14
9
舒庆龄,赵和涛.
祁门红茶香气成分的初步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1,33(3):226-231.
被引量:17
10
郭雯飞,吕毅,江元勋.
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红茶的香气组成[J]
.中国茶叶加工,2005(4):18-22.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宋湛谦.
中国松香松节油的研究概况(英文)[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B08):7-11.
被引量:14
2
宋湛谦,刘星,梁志勤,王文龙.
国外引种松树松脂化学组成的特征[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3,13(4):277-287.
被引量:23
3
游小清,王华夫,李名君.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J]
.中国茶叶,1993,15(3):14-15.
被引量:33
4
刘七成.
湖南普洱茶加工技术探讨[J]
.茶叶通讯,2005,32(2):40-41.
被引量:5
5
吴秋儿,唐良生,王则金.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J]
.茶叶科学,1995,15(1):39-42.
被引量:9
6
王华夫.
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J]
.中国茶叶,1989,11(2):16-17.
被引量:42
7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8
苏新国,蒋跃明,汪晓红,段俊,宓穗卿,王宁生.
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J]
.食品科学,2005,26(11):213-216.
被引量:40
9
沈生荣,杨贤强.
小种红茶烟熏风味的研究[J]
.福建茶叶,1989(1):27-31.
被引量:4
10
宋湛谦,梁志勤,王延,刘星.
俄罗斯主要采脂树种──欧洲赤松松脂的化学组成[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6,16(1):11-1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18
1
郭洪伟,田云刚,王建霞,刘一涵,邓静,瞿继团,魏华.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9-28.
被引量:7
2
戴前颖,夏涛.
“茶叶审评”课程的标准化建设[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5):109-114.
被引量:1
3
梁骏德,梁天雄,王君子,侯冬岩,刁全平,吴寒.
正山小种红茶茶梗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25(6):51-54.
被引量:1
4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8
5
肖鑫,郭雅玲,林瑜玲.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6):1862-1867.
被引量:3
6
夏涛,时思全,宛晓春.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99-102.
被引量:20
7
陈亚忠,欧浩明.
英德市高香型黄炎茶香气化学组成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4,31(5):26-27.
被引量:4
8
唐颢,杨伟丽,文海涛,黄华林.
乌龙茶做青中果胶酶的活性变化[J]
.中国茶叶加工,2004(4):35-38.
被引量:6
9
游小清,王华夫.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J]
.茶叶科学,1994,14(1):70-70.
被引量:28
10
谢德华.
谈提高我省红茶香气[J]
.茶叶通讯,1994(1):37-40.
同被引文献
429
1
陈金娥,丰慧君,张海容.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3):62-66.
被引量:86
2
洪涛,黄遵锡,李俊俊,唐湘华,慕跃林,许波.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J]
.茶叶科学,2010,30(5):336-342.
被引量:33
3
竹尾治一郎,何培忠.
当代美国哲学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1983(4):3-9.
被引量:1
4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
被引量:18
5
程焕,贺玮,赵镭,胡小松,吴继红.
红茶与绿茶感官品质与其化学组分的相关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375-380.
被引量:53
6
竹尾忠一,游小清,王华夫,衣笠仁,李名君,程启坤,王海思.
中国茶树的起源与分布——根据茶叶香气组分中萜烯指数化学分类所作的推论(英文)[J]
.茶叶科学,1992,12(2):81-86.
被引量:21
7
游小清,李名君,杨亚军,王华夫.
萜烯指数在茶品系间的表达[J]
.茶叶科学,1992,12(1):27-31.
被引量:8
8
王秀红,贾崇荣,万宏,欧庆瑜.
多维气相色谱用于手性对映体的分离[J]
.分析化学,1993,21(5):495-499.
被引量:5
9
方小牛,李新发,许亚平.
合成水杨酸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2004,33(5):4-7.
被引量:14
10
刘晓庚,陈梅梅,谢亚桐.
夹带剂及其对超临界CO_2萃取效能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4,25(11):353-35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7
1
陈慧,王登良.
红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J]
.广东茶业,2012(1):13-15.
被引量:12
2
邓静,王远兴,陈赟喆,张娟,胡海涛,辛贞,廖俊昭,丁建.
顶空-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靖安白茶香气成分[J]
.食品科学,2013,34(22):115-118.
被引量:9
3
卢艳,杜丽平,肖冬光.
正山小种红茶挥发性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57-60.
被引量:9
4
孙海林,阮志国,车彦云,黄卫东.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滇红茶及其提取物成分分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23-27.
被引量:2
5
宁井铭,方骏婷,朱小元,孙京京,张正竹,黄财旺.
基于代谢谱分析的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及芳香类物质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9):127-133.
被引量:18
6
郭嘉懿,雷雨,郑鹏程,段继华,黄飞毅,董丽娟,李赛君,龚自明.
茶树新品系80-53-34制作工夫红茶香气分析[J]
.茶叶学报,2016,27(1):42-47.
被引量:3
7
赵丹,吕才有.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45-46.
被引量:17
8
曾亮,王杰,柳岩,罗理勇,马梦君.
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2016,37(20):51-56.
被引量:23
9
刘盼盼,龚自明,高士伟,郑鹏程,郑琳.
茶叶香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6):4085-4089.
被引量:17
10
刘聪,张文杰,严亮,季爱兵,彭文书,龚婉莹,曾胤.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玫瑰香型滇红茶香气成分[J]
.食品科技,2017,42(8):300-305.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312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陈永丽,高畅,洛桑卓玛,迟原龙,姚开,贾冬英.
米曲霉发酵桑叶茶的工艺优化[J]
.食品科技,2020,45(1):114-121.
被引量:7
3
李俊,蔡滔,祝愿,周雪丽,王艺蓉.
不同储藏条件对贵州三款绿茶化学成分的影响[J]
.贵茶,2022(1):26-31.
被引量:1
4
王金龙,李星华,陈宛妹.
大豆脂肪氧化酶与籽粒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0,15(3):36-38.
被引量:9
5
任洪涛,周斌,方林江,秦太峰.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3):187-191.
被引量:23
6
周才碧,陈文品.
白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13(6):17-19.
被引量:6
7
陈慧敏,石知钢,邸太妹,胡建辉,张忠强,张新富.
桂花红茶窨制技术及香气成分HS-SPME/GC-O-MS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18,34(11):243-254.
被引量:17
8
刘淑娟,何郁菲,黄怀生,周琳,周凌云.
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J]
.茶叶通讯,2018,45(4):7-11.
被引量:5
9
王晓,沈程文,周跃斌.
β-葡萄糖苷酶与茶增香及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4,41(4):8-12.
被引量:11
10
朱丹实,吕佳煜,赵丽红,梁洁玉,曹雪慧,冯叙桥.
基于电子鼻技术研究保鲜方法对鲜切菠萝贮藏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2):324-327.
被引量:8
1
钟立人,刘爱琴,梁新乐.
共轭亚油酸的分析鉴定方法[J]
.食品与机械,2005,21(5):36-39.
被引量:5
2
高树,马广英,徐天海,刘贤侠,贾殿军,张维礼,马强,龚飞飞,杨志平,冶钢.
奶牛卵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J]
.中国奶牛,2015(3):20-25.
被引量:4
3
董彦莉,赵超,黄军,马学会,冯志华,谷子林.
蜡样芽孢杆菌制剂在断奶幼兔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3):47-48.
被引量:1
4
李赛君,郑红发,罗意,康彦凯,董丽娟.
优质抗寒红茶新品种——潇湘红21-3选育研究报告[J]
.茶叶通讯,2012,39(1):3-8.
被引量:5
5
李明爽.
养殖河豚生产经营将有条件放开[J]
.中国水产,2016(5):18-19.
6
王立国,董贵信,李凡,刘桂芳.
应用静松灵、保定Ⅱ号、酒精——对种公牛实施麻醉的剂量和效果观察[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90(10):16-18.
被引量:1
7
周日东.
黄鳝配合饲料加工操作工艺研究[J]
.内陆水产,2006,31(5):50-51.
被引量:2
8
魏树伟,王少敏.
套袋对‘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组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4):119-123.
被引量:4
9
王淑贞,王传增,孙家正,季静.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丝2号枣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64-67.
被引量:2
10
赵雪.
套袋致梨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降低[J]
.中国果业信息,2015,32(5):57-57.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