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前现代文化处于未分化状态,现代文化走向了分化,后现代的文化则显示了去分化的趋势。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文化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再到去分化的三段论。虽然在局部、细节中可能会有例外和偶然,但其主流、概况却不出这一基本框架。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三个分别标示这三个历史阶段文化状况的关键词,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断裂,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种接续,犹如"蛇咬尾巴",构成了正、反、合的逻辑圆圈:前现代突出的关键词是"是",现代盛行的关键词是"非",后现代流行的关键词是"去"。
作者 姚文放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9,共8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W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 1拉什,高飞乐,张启新.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1):28-34. 被引量:27
  • 2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4章. 被引量:1
  • 3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被引量:3
  •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1页. 被引量:1
  • 5鲍桑葵.《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0-41页. 被引量:13
  • 6.《礼记·大学》[M].,.. 被引量:100
  • 7.《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28
  • 8王守仁.《传习录上》[A]..《王阳明全集》卷1[C].,.第15页. 被引量:2
  • 9王守仁.《传习录下》[A]..《王阳明全集》卷3[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115页,121页. 被引量:4
  • 10鲍姆加通.《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8、15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13

同被引文献71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