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掷地有声——评葛兆光新著《宅兹中国》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上的中国究竟是有固定疆域和明确主权意识的民族国家,或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针对当代西方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针对近代日本试图称霸亚洲而提出的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各种论述,葛兆光教授的新著《宅兹中国》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以充实的文献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空间性和主体性两方面论证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具有与欧洲国家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宅兹中国》一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把握学术动向的敏感,是当代中国学术一部成功之作,必将引起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在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探讨上,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 张隆溪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7期137-150,共14页 Open Tim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朱维铮.《(民报)主编章太炎》,栽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被引量:1
  • 2王小林.《日本近代国学宇宙观的形成及其影响》,载“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编).《古今论衡》第12期(2005年3月),第45页. 被引量:1
  • 3陈奕麟.《解构中国性》[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06-106. 被引量:1
  • 4黄俊杰.《论中国经典中"中国"概念的涵义及其在近世日本与现代台湾的转化》[J].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95-95. 被引量:1
  • 5余英时.《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栽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8页. 被引量:1
  • 6黄俊杰.《论中国经典中“中国”概念的涵义及其在近世日本与现代台湾的转化》[J].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06):93-93. 被引量:1
  • 7王小林.“国学”的迷思[J].书城,2011(3):19-29. 被引量:2
  • 8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81.
  • 9班纳迪克·安德森著,吴睿人译..想像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M],1999:232.
  • 10葛兆光著..宅兹中国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M].北京:中华书局,2011:330.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4

  • 1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被引量:3
  • 2王斑.《全球化阴影下的历史与记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被引量:4
  • 3奚密.中国式的后现代?--现代汉诗的文化政治.中国研究,1998,(9). 被引量:2
  • 4除了上述一篇文章外,另一篇是奚密:“差异的焦虑”,《当代》(台湾)3(1991):45-63. 被引量:1
  • 5Ang, Ien. "Can One Say No to Chineseness? : Pushing the Limits of the Diasporic Paradigm. " Modern Chinese Lit- 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Age of Theory: Re- imagining a Field. Ed. Chow Rey. Durham: Duke U- niversity Press, 2000. 281 - 300. 被引量:1
  • 6Appadurai, Arjun.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 Public Culture 2. 2(1990): 1 - 17. 被引量:1
  • 7Appiah, Kwame Anthony. " Cosmopolitan Patriots. " Cos- mopolitics : Thinking and Feeling beyond the Nation. Eds. Cheah Pheng and Bruce Robbins. Minneapolis &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8. 91 - 114. 被引量:1
  • 8Bhabha, Homi. " Unsatisfied: Notes on Vernacular Cosmo- politanism. " Text and Nation : Cross - Disciplinary Es- says on Cultural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Eds. Laura Garcia- Moreno and Peter C. Pfeiffer. Columbia: Camden House, 1996. 191 -207. 被引量:1
  • 9Chen, Xiaomei. Occidentalism : A Theory of Court - Discourse in Post-Mao China. New York: Oxford, 1995. 被引量:1
  • 10Chow, Rey. "Introduction: On Chineseness as a Theoretical Problem. "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Age of Theory: Reimagining a Field. Ed. Chow Rey.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 -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