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与革命的命运——基于阿伦特对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观点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所形成的截然不同的政治命运,引发了对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的探讨。美国革命较之法国革命取得了更大政治成功的一个因素在于二者诉诸于制宪权合法性基础的立足点不同:法国革命将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诉诸于人民意志的绝对权威,使整个国家不断地屈从于变幻的人民意志统治之下;美国革命则将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诉诸于正义原则制衡下的人民意志,使国家走向稳定的自由宪政道路。二者在制宪权合法性上的目标不同导致二国革命的最终命运与政治意义上的差别。
作者 秦菊波 李青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2010SH34)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3

  • 1哈贝马斯 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514页. 被引量:51
  • 2施米特.《政治的概念》[M].,.第340、527页. 被引量:3
  • 3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被引量:79
  • 4施米特 刘宗坤等译.《政治的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被引量:2
  • 5Peter C.Caldwell, "Controversies over Carl Schmitt: 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77 (June2005) : pp. 357-387. 被引量:1
  • 6Jan-Werner MUller, A Dangerous Mind: Carl Schmitt in Post-War European Though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2. 被引量:1
  • 7William Scheuerman, "Revolutions and Constitutions: Hannah Arendt 's Challenge to Carl Sehmitt",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awand Jurisprudence 10 (1), 1997, pp. 141-163. 被引量:1
  • 8Andreas Kalyvas, "From the Act to the Decision:Hannah Arendt and the Question of Deeisionism", Political Theory 32 (3), 2004, pp. 320-346. 被引量:1
  • 9萧高彦.《共和主义、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鄂兰与施密特的隐秘对话》,《思想史上的认同问题;国家、民族与文化》,第1—19页(会议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5).第11页. 被引量:1
  • 10施米特.《宪法学说》,第8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