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超高产小麦选育的思路和途径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目前高产小麦育种现状的分析,结合黄淮麦区西部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提出产量再上新台阶,要以资源创新为基础,协调提高产量三因素的量值为思路,利用矮败小麦育种工具和常规超亲育种方法,通过改良小麦株型结构,增强后代选择压力,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达到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举提高,突出穗粒数,实现产量突破。
作者
陈三乐
杜运科
任雅琴
孙军仓
机构地区
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超高产
小麦
思路
途径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1
邱军.
加拿大小麦育种及小麦品种管理考察后的思考[J]
.种子世界,2008(1):53-55.
被引量:4
2
王丽,杜运科,陈三乐,任雅琴,郑乃生,周建宏.
小麦丰产资源的筛选与创新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2):219-222.
被引量:3
3
张其鲁,陈香芝,张立全,李相奎,王家盛.
小麦株型分类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1):17-19.
被引量:13
4
田纪春,黄承彦.
丰硕的成果 攀登的阶梯——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十五”工作总结(二)[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2):32-34.
被引量:1
5
邓志英,田纪春,王延训,王姗姗.
利用矮败小麦材料选育超级小麦品种[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28-30.
被引量:7
6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孟凡华.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J]
.作物学报,2002,28(1):69-71.
被引量:46
7
S·rajarm m,van ginkel著.何仲虎译.产量潜力讨论:潜力在于种质还是方法,或者二者皆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突破产量屏障[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23.
被引量:1
8
于经川,刘兆晔,姜鸿明,刘维正,赵倩,丁晓义,邱化蛟.
小麦茎质系数的基因型差异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28-13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刘来福.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三、遗传力与选择效果[J]
.遗传,1979(5):44-48.
被引量:25
2
毛盛贤,冯新芹.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力及其估算[J]
.遗传,1979(4):42-47.
被引量:20
3
刘秉华.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J]
.大自然探索,1993,12(4):13-15.
被引量:2
4
刘秉华.
小麦轮回选择的程序和方法[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3):36-39.
被引量:3
5
田纪春.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5):18-21.
被引量:16
6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7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张辉.
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J]
.作物品种资源,1993(4):1-4.
被引量:5
8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及应用途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1994,9(1):12-17.
被引量:18
9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10
庞红喜,何蓓如.
穗重型小麦的源库特征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3):135-13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6
1
曹墨菊,黄文超,潘光堂,荣廷昭,朱英国.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株高生长分析[J]
.核农学报,2004,18(4):261-264.
被引量:14
2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3
邓志英,田纪春,王延训,王姗姗.
利用矮败小麦材料选育超级小麦品种[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28-30.
被引量:7
4
龚慧明,贺浩华.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9-4212.
被引量:2
5
龚慧明,贺浩华.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06,25(9):42-45.
6
康文启,欧阳由男,董成琼,朱练峰,禹盛苗,许德海,金千瑜.
水稻动态株型模式及其指标探讨[J]
.中国稻米,2007,13(1):1-6.
被引量:17
7
张其鲁,张立全,张连晓,郭永清,张东起.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76-178.
被引量:22
8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18-22.
被引量:6
9
吴新元,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李冬,周安定,曹俊梅.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新疆的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672-674.
被引量:2
10
黄天荣,张新忠,吴新元,高永红,李冬,周安定,曹俊梅.
新疆利用矮败小麦创造特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B08):184-1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7
1
王彩荣,王玉林.
利用矮败育成的冬小麦品种伊农21号[J]
.中国种业,2004(9):56-56.
被引量:1
2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890-891.
被引量:9
3
王志敏,张英华,张永平,吴永成.
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36-139.
被引量:50
4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5
王丽芳,赵磊,史文祝,盛明传.
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75-775.
被引量:4
6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小麦4D染色体上基因Ms2、Rht10和着丝点的连锁关系图[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5):36-38.
被引量:6
7
张绍南,叶定生,张秋英,余建华.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2):1-4.
被引量:4
8
田纪春,王延训.
超级小麦的育种策略与实践[J]
.作物杂志,2005(4):67-68.
被引量:13
9
张其鲁,张立全,张连晓,郭永清,张东起.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76-178.
被引量:22
10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18-2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黄晓荣,甘斌杰,夏孝群.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J]
.种子,2012,31(12):42-46.
被引量:3
2
赫莲香.
小麦高产栽培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72-73.
被引量:3
3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5-2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5-20.
被引量:5
2
吴秀芹.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8号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4(6):11-12.
3
杜松山.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4(9):25-25.
被引量:3
4
袁延乐,李祥惠.
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
.种业导刊,2014(12):14-15.
被引量:7
5
何陈述,郭小平.
长江流域棉花综合群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385-388.
被引量:6
6
刘小斌,张亚玲,郭小平.
黄河流域棉花综合群体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5-40.
7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081-1084.
8
赵志刚,姬月梅,连金番,罗瑞萍,张娇,沈静.
基于ms1轮回选择的大豆新品系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
.大豆科学,2021,40(2):201-208.
被引量:3
9
刘涛,邢向阳.
2011—2021年安徽省审定小麦品种育种特点与部分表型性状分析[J]
.种子科技,2023,41(4):40-42.
被引量:1
10
赵青松,杨春燕,赵双进,闫龙,史晓蕾,刘丽娟,赵聪聪,冯燕,赵鑫,张孟臣.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6,31(S1):112-116.
被引量:3
1
辛庆国,王江春,殷岩,严美玲,姜鸿明.
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烟农8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7):161-163.
被引量:5
2
赵天忠,曾凡成,赵作龙,刘民.
不同播期对小麦鄂66378产量性状及抗逆性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2,41(6):41-42.
被引量:2
3
杨守勇.
“高产高节水小麦选育”获突破[J]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2005(8):8-8.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在淮阴所揭牌[J]
.农业科技通讯,2006(8):59-60.
5
朱光,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刘宏伟.
冬小麦新品种轮选987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2006(3):16-17.
被引量:5
6
王君平.
矮败小麦成为小麦良种“加工厂”[J]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2):49-49.
7
程星,梁中喜,亓晓光.
小麦品系品质性状分析及对优质小麦选育的启示[J]
.中国种业,2013(S1):28-30.
被引量:1
8
于延水,王英,张明样,张德刚,张国强,张明智,王鹏,于海滨.
小麦选育理论探讨[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09(6):79-79.
9
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2):47-49.
10
赵曦,王荣焕,于永涛,王天宇,黎裕.
关联分析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8,16(1):52-55.
被引量:10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