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
被引量:
3
Review on Dwarf Male Sterile Whea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和四大优点,以及矮败小麦在远缘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安徽省矮败小麦与等离子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和成果,并对矮败小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
黄晓荣
甘斌杰
夏孝群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6,共5页
Seed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11 BAD 35 B 03)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等离子诱变
轮回选择
育种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6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53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7
1
高忠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经过[J].农业科技通讯,1981,(1):4-5.
被引量:4
2
邓景扬,高忠丽.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J].作物学报,1980,6(2):85-98.
被引量:2
3
刘秉华 等.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J].遗传,1984,6(6):10-12.
被引量:2
4
刘秉华,邓景扬,杨丽.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Ta1基因的端体分析[J].遗传,1986,8(3):25-27.
被引量:1
5
Liu B H, Deng J Y. A domin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 J ]. Plant Breeding, 1986,97:204 - 209.
被引量:1
6
李丕皋,封如敏.小麦新矮源-矮变一号矮化特性的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80(4):5-7,15.
被引量:1
7
陆维忠,赵寅槐,冯晓棠,等.小麦“矮变一号”的矮秆性遗传研究[J].作物学报,1985,11(1):39-46.
被引量:2
8
王玉成 薛秀庄 唐国顺 王秋英.矮变一号小麦矮秆性的单体分析[J].作物学报,1982,8(3):193-198.
被引量:2
9
Izumi N, Sawada S, Sasakuma T. Genetic analysis of dwarfness in Triticum astivum L. cv. "Ai-bian 1". Seiken Ziho, 1983,31 : 38 - 48.
被引量:1
10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J]
.科学通报,1991,36(4):306-308.
被引量:63
二级参考文献
76
1
于经川,刘兆晔,姜鸿明,刘维正,赵倩,丁晓义,邱化蛟.
小麦茎质系数的基因型差异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28-131.
被引量:3
2
Liu Binghua.
Genetic Studies on Wheat Genic Male Sterility and Inheritance Mode of Male Sterility in Plant[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0(1):24-30.
被引量:4
3
刘秉华.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J]
.大自然探索,1993,12(4):13-15.
被引量:2
4
刘秉华.
小麦轮回选择的程序和方法[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3):36-39.
被引量:3
5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6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及应用途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1994,9(1):12-17.
被引量:18
7
朱新开,盛海君,顾晶,张容,李春燕.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46-50.
被引量:141
8
赵海滨,李集临,徐香玲,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辛文利,肖志敏,孙连发,郭文义.
小麦淀粉品质改良途径及糯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3):1-3.
被引量:2
9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10
任根深.
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的实践[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5):12-1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3
1
曹墨菊,黄文超,潘光堂,荣廷昭,朱英国.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株高生长分析[J]
.核农学报,2004,18(4):261-264.
被引量:14
2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3
刘秉华,杨雨,丁表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 10与着丝点间遗传距离的测定[J]
.科学通报,1993,38(12):1128-1130.
被引量:7
4
杨赞林,甘斌杰,张少华.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1):31-35.
被引量:4
5
孙耀中,董洪平,秦素平.
显性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诱导方法的研究[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2):1-5.
被引量:3
6
周发松,朱旭彤,胡业正,饶华熹,马军政.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49-353.
被引量:2
7
林作楫,吴政卿,王美芳,杨攀.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与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4):24-26.
被引量:1
8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9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3):306-309.
被引量:14
10
赵春慧,赵春芝,周俊,王满贵,邬灵桂,张晶晶,康红彪.
轮回选择在群体改良中的应用及入选材料的处理方法[J]
.小麦研究,2005,26(3):20-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4
1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890-891.
被引量:9
2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3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4
王丽芳,赵磊,史文祝,盛明传.
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75-775.
被引量:4
5
张绍南,叶定生,张秋英,余建华.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2):1-4.
被引量:4
6
田纪春,王延训.
超级小麦的育种策略与实践[J]
.作物杂志,2005(4):67-68.
被引量:13
7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18-22.
被引量:6
8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衡墩营,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纪凤高.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2):51-52.
被引量:1
9
邓景扬 纪风高.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Tal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与主要利用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1983,(4):6-11.
被引量:2
10
吴兆苏.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J].作物学报,1984,10(2):73-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5-20.
被引量:5
2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081-1084.
3
刘涛,邢向阳.
2011—2021年安徽省审定小麦品种育种特点与部分表型性状分析[J]
.种子科技,2023,41(4):40-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何陈述,郭小平.
长江流域棉花综合群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385-388.
被引量:6
2
刘小斌,张亚玲,郭小平.
黄河流域棉花综合群体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5-40.
3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081-1084.
4
赵志刚,姬月梅,连金番,罗瑞萍,张娇,沈静.
基于ms1轮回选择的大豆新品系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
.大豆科学,2021,40(2):201-208.
被引量:3
5
朱利广,张玉坤,马庆,王勖,晁漫宁.
抗赤霉病小麦宿616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6):5-7.
被引量:1
6
赵青松,杨春燕,赵双进,闫龙,史晓蕾,刘丽娟,赵聪聪,冯燕,赵鑫,张孟臣.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6,31(S1):112-116.
被引量:3
1
杨光.
日本农药创制的诀窍在哪?[J]
.农药市场信息,2012(7):35-36.
2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
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13创新研究[J]
.大豆科学,2001,20(4):262-265.
被引量:11
3
吴晓英,柳泽深,姜悦.
雨生红球藻等离子诱变及高产藻株的筛选[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9):3781-3787.
被引量:11
4
黄文耀.
农药创制流程介绍[J]
.今日农药,2013(6):27-29.
5
刘芳.
自走式采茶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12):121-122.
被引量:1
6
日本农药创制的诀窍[J]
.今日农药,2012(4):46-47.
7
日本如何创制新农药[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12(8):36-37.
8
许天明.
新型高效杀菌剂——苯醚菌酯[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7(4):22-22.
9
车京玉,时家宁,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68-69.
被引量:5
10
吴哲,侯立白,李运朝,崔四平,马春红,贾银锁.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71-74.
被引量:4
种子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