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历史角度描写了个体量词"口"的产生与发展。考定了个体量词"口"最早产生于汉代,后代主要沿着"替代型"和"形状型"两条途径发展,中古时期较为活跃,到了近代汉语则有所萎缩,只有部分用法沿用至现代汉语。在描写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作了解释。
作者
麻爱民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师能部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59,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GJ-05)
关键词
个体量词
“口”
产生
发展
解释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794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黎锦熙编..新著国语文法[M],1951.
2
刘世儒著..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277.
3
石毓智著..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216.
4
朱德熙著..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31.
5
杨晓敏.先秦量词及其形成与演变[A].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被引量:2
6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M],2000.
7
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3).
被引量:19
8
吉仕梅.
《睡虎地秦墓竹简》量词考察[J]
.乐山师专学报,1996,11(3):54-59.
被引量:7
9
龙仕平,李建平.
秦简中的量词及其历时演变[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7.
被引量:5
10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234(3):181-188.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孔令达.
“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1):103-107.
被引量:27
2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3
3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50.
被引量:159
4
陆俭明.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J]
.语言研究,1991(1):34-39.
被引量:17
5
古川裕.
“的_s”字结构及其所能修饰的名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0-25.
被引量:27
6
王鍈.
云梦秦墓竹简所见某些语法现象[J]
.语言研究,1982,2(1):130-134.
被引量:12
7
袁毓林.
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
.中国语文,1994(4):241-253.
被引量:185
8
李若晖.
殷代量词初探[J]
.古汉语研究,2000(2):79-84.
被引量:23
9
四川省博物馆 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2,(1).
被引量:1
1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94
1
常媛媛,曾庆香.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的身份建构框架:理想类型与话语机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121-140.
2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3
白新杰.
话语标记“早知道”的反事实与反预期——兼论普通话“早知道+S”的反事实虚拟句[J]
.语言与翻译,2021(1):44-49.
被引量:2
4
孙竞.
容器量词的功能游移与事件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20-230.
被引量:1
5
王亦阳.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修饰品名词的分析[J]
.参花(下),2020,0(2):61-61.
6
刘云飞,屈琼,陈琪,李悦华.
准定语句式:认知参照点关系和转喻的视角[J]
.外国语,2021,44(2):31-40.
被引量:3
7
曾小鹏,武晓丽.
纳西语表“世代”义词族[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1(1):228-238.
8
周韫奇.
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的历时发展及动因[J]
.华中学术,2022(3):161-170.
9
郑芷奕.
网络流行语“多巴胺XX”研究[J]
.汉字文化,2024(6):10-12.
10
张路荻.
认知转喻视角下汉语谓词性结构复合名词研究[J]
.汉字文化,2022(20):22-24.
同被引文献
102
1
李思明.
《敦煌变文集》中的量词[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0(1):90-94.
被引量:1
2
谢新暎.
《红楼梦》量词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7):83-87.
被引量:4
3
邓帮云.
元代个体量词量月时的形象色彩与修辞功能[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4,19(z1):144-145.
被引量:1
4
李先银.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J]
.保定学院学报,2002,19(1):64-67.
被引量:9
5
金福芬,陈国华.
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8-14.
被引量:77
6
黄洁.
汉语个体量词与民族具象思维关系论略[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6):94-96.
被引量:6
7
张万起.
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
.中国语文,1998(3):208-217.
被引量:34
8
李讷,石毓智.
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J]
.语言研究,1998(1):40-54.
被引量:33
9
龙耀宏.
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3):137-143.
被引量:6
10
陈绂.
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27-32.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郑邵琳.
从古汉语量词研究概况看石刻量词研究的必要性[J]
.泰山学院学报,2015,37(1):46-54.
1
李华.
“为”字的介词用法研究——以《荀子》一书为例[J]
.汉字文化,2014(3):48-50.
2
张萌萌.
量词“枝”“支”辨[J]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2016,23(3):59-63.
3
李蕾.
台湾国语的助动词“会”[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2):68-71.
被引量:2
4
许光烈.
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1):70-75.
被引量:19
5
黄春蕾.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教学的启示[J]
.海外英语,2011(5X):267-268.
6
杨海明,鲁小龙.
谈台湾口语词“这样子”——兼论两岸语言差异下的互动[J]
.汉语学报,2016(1):70-77.
被引量:2
7
魏亚利.
形式体言「もの」的用法[J]
.日语知识,2007(8):9-10.
被引量:1
8
王淑兰.
「てぉく」与「てぁゐ」的用法及其关连性[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6(3):31-35.
9
宋亞雲.
上古汉语“治”的词类属性与功能转变[J]
.汉语史学报,2010(1):197-206.
10
梁光华.
“贝”字货币文化蕴涵管窥[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4(4):24-26.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