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再评价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病理明确诊断肝细胞癌病例116例,肝硬化病例95例作为对照,配对检测AFU及AFP。结果 AFU灵敏性为38.8%,特异性为66.3%,配对比较:AFP比AFU的诊断效率高。结论 AFU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有限。
作者
窦爱华
徐斌
机构地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806-806,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
α-L-岩藻糖苷酶/分析
甲胎蛋白类/分析
分类号
R735.704 [医药卫生—肿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贾户亮,刑戌健,叶青海,钦伦秀.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440-443.
被引量:37
2
熊利华,陈春琴,张春峰,方叶青.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4):263-264.
被引量:9
3
王丹丹,杨安岚.
血清AFU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应用[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34-113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洪开听,夏邦世,陈凤凤.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2005,25(8):5-6.
被引量:15
2
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2371.
被引量:21
3
孙敏,刘涛,孙波.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被引量:2
4
Dengnier Y, Le Treut A, Glaise D, et al. A study of lysosmal enzyme activities in serum and leukocytes in chronic hepatic disease[J]. Clln Chim Acta,1980, 108(3) :385 -392.
被引量:1
5
李宜海,巫向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0.
被引量:5
6
江绍基.临床肝胆系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01.
被引量:6
7
贾户亮,刑戌健,叶青海,钦伦秀.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440-443.
被引量:37
8
谷俊侠,朱伟,魏文祥.
血清α-L一岩藻糖苷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1999,7(6):343-344.
被引量:13
9
杨甲梅,吴孟超.
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血清 —L—岩藻糖甙酶活性...[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0,13(1):2-5.
被引量:22
10
周信达,汤钊猷,杨秉辉,林芷英,马曾辰,叶胜龙,吴志全,樊嘉,钦伦秀,张博恒.
1000例小肝癌手术切除经验[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41-44.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48
1
马琳琳,褚为,张猛,张晓梅.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4):441-443.
被引量:2
2
秦涛,刘虎,高署,宋琪,孙国平,陈振东.
肝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与定量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44(1):106-109.
被引量:13
3
韦仕高.
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5):86-86.
4
班副植,农世泽,黄承乐,黎荣能.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782-782.
被引量:10
5
熊利华,陈春琴,张春峰,方叶青.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4):263-264.
被引量:9
6
李剑锋,李学,赵存彦,李莹,李华琳,金瑞.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生存素检测的意义[J]
.临床荟萃,2010,25(6):471-474.
被引量:2
7
陈剑,白飞,伍顺平,肖雄山.
AFP阴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43-1345.
被引量:3
8
杜清华,李霄,王振东,张军,陈平安.
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0,14(11):1317-1319.
被引量:11
9
高文峰,郑加生,孙斌.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学,2010,16(32):19-20.
被引量:23
10
黄光琳,郑军.
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81-168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陈江,胡如华.
α-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78-3479.
被引量:4
2
纪全江,孙丽丽.
α-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临床应用[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20(4):79-80.
被引量:4
3
李庆琳,叶跃红,唐波.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
.重庆医学,2007,36(10):907-908.
被引量:8
4
NCCLS.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NCCLS document EP5-A2[M].Wayne Pennsylvania:NCCLS,2002:1897-1898.
被引量:1
5
樊国萍,周定勇.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
.淮海医药,2011,29(2):154-154.
被引量:3
6
谢远勤.
AFU与AFP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J]
.河北医学,2011,17(5):700-701.
被引量:4
7
黄鑫刚,史小波,郭新荣.
a-L-岩藻糖苷酶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79-780.
被引量:14
8
胡静,袁文清.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03-104.
被引量:9
9
于志伟,杨晓卫.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测定方法[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2,15(3):139-14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刘憬程.
2-氯-4-硝基苯-α-L-岩藻糖苷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及性能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9-230.
被引量:1
2
席艳华,刘金涛.
在肝脏疾患中联合检测几项血清指标的临床应用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吴曼丹,黄前川.
α-L-岩藻糖苷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2013,19(9):1578-1580.
被引量:7
2
张红东,刘强,汪涛.
血清LAP等8项生化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甘肃科技,2019,35(15):124-126.
被引量:8
1
周燕,黄梅芳,林军,肖建群,邓长生.
AFu与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J]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91-93.
被引量:4
2
梁仲惠,黄少雄,邹小丽.
血清a-L-岩藻糖苷酶活力与甲胎蛋白、肝癌大小的关系探讨[J]
.广西医学,1999,21(5):930-932.
3
张道杰,罗南萍,武翠华,彭立义.
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2):121-122.
4
刘太平.
α-L-岩藻糖苷酶联合甲胎蛋白对45例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573-573.
被引量:1
5
吕礼应.
血清AFU在PHC患者术后疗效观察[J]
.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6):392-392.
被引量:1
6
柯金陵,王毓三.
血清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1989,69(3):153-155.
7
刘志肖,陈慧明,李连生.
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级医刊,1997,32(9):51-52.
8
蔡勇进,陈文地.
α—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探讨[J]
.武汉医学杂志,1994,18(3):189-190.
被引量:1
9
张美和.
AFP和AFU联合检测HCC57例[J]
.中原医刊,1999,26(2):58-59.
10
杨柳,赵春华,王欣.
联合测定AFP、AFU、β_2-MG、γ-GT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4):605-606.
被引量:5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