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哲学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一直以来,这个概念都让人困惑。本文通过对语法任意性、语言自治性、规则、语词用法等概念的分析,澄清"哲学语法"概念的内容,指出它在哪些方面优于"逻辑",哪些方面又有所误导。
作者
陈嘉映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4,共20页
World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伦理学:问题与思考>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资助
关键词
哲学语法
普通语法
语法任意性
语言自治性
规则
分类号
B561.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21
1
BB Wittgenstein (1958) The Blue and Brown Books, ed. R. Rhees, Oxford: Blackwell.
被引量:1
2
KMS Anthony Kenny, ed. The Wittgenstein Reader, Blackwell, 1994.
被引量:1
3
LPP Wittgenstein's Lectures on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1946 - 1947,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被引量:1
4
LWL I Wittgenstein's Lectures, Cambridge 1930-1932, Basil Blackwell, 1982.
被引量:1
5
LWLII Wittgenstein's Lectures, Cambridge 1932 -1935, Basil Blackwell, 1979.
被引量:1
6
LWL Wittgenstein's Lectures, Cambridge, 1930-1932.
被引量:1
7
OC On Certainty, Basil Blackwell, 1969.
被引量:1
8
PG 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Basil Blackwell, 1969.
被引量:1
9
PO Philosophical Occasion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 1993.
被引量:1
10
RPP I Bemerkungen Uber die Philosophie der Psychologie, Vol. 1,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
1
孙和平.
“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兼论“应急响应机制”的新传媒视域[J]
.哲学研究,2009(4):41-49.
被引量:5
2
向玉乔.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道德[J]
.哲学研究,2010(2):88-93.
被引量:1
3
孙和平.
论安乐死如何可能——兼论作为风险的自杀问题[J]
.哲学研究,2012(8):81-89.
4
李海青.
论权利的限度[J]
.哲学研究,2013(11):103-109.
被引量:2
5
郝亿春.
美德与实践--在亚里士多德与麦金泰尔之间[J]
.哲学动态,2014,0(11):76-83.
被引量:5
6
郝亿春.
美德的两面--兼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aretē的中译问题[J]
.世界哲学,2016(1):45-5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88
1
罗晓颖.
黑格尔论哲学与宗教之关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240-243.
被引量:1
2
陈嘉明.
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J]
.哲学研究,1997(1):63-70.
被引量:24
3
韩林合.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1):108-115.
被引量:95
4
张桂权.
维特根斯坦与宗教[J]
.宗教学研究,2006(1):74-79.
被引量:3
5
陈嘉映.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
.现代哲学,2006(5):90-102.
被引量:25
6
冯建军.
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1-5.
被引量:13
7
[英]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M].沈海康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被引量:3
8
查尔默斯.2007.《科学及其编造》.蒋劲松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被引量:1
9
CAO Tianyu2010.From Current Algebra to Quantum Chromodynamics–A Case for Structural Realism.Cambridge Univesity Press.
被引量:1
10
Collins,H.M.2001.Tacit Knowledge,Trust and the Q of Sapphire.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31(1):71-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0
1
朱效惠.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4):213-215.
被引量:1
2
周理乾,蔡仲.
从作为证据的实验到作为实践的实验——对“实验者回归”的哲学反思[J]
.科学文化评论,2012,9(1):41-50.
被引量:2
3
江怡.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J]
.哲学研究,2012(7):46-49.
被引量:3
4
王海东.
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宗教观[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20-27.
被引量:2
5
李果.
为何经验命题重要?——对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中经验命题概念的分析[J]
.哲学研究,2016(7):80-86.
6
华鸿燕,廖巧云.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徐盛桓教授访谈答问录[J]
.英语研究,2017,15(1):28-38.
7
魏建刚,韩昉.
筚路蓝缕,周而难密——《后维特根斯坦翻译研究》述评[J]
.东方翻译,2018,0(5):88-91.
8
王寅.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学理论的引领性贡献[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1):56-64.
被引量:7
9
李政涛.
什么是“教育基本理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20(3):1-17.
被引量:33
10
李宁宁.
论维特根斯坦规则悖论的消解[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4):176-178.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方芳,史玉民,卢明玉.
语言学转向后“关系”思想的发展——兼谈语言路径之“得”“失”[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40(1):36-41.
2
宣小红,史保杰.
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对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分析[J]
.教育研究,2021,42(3):41-52.
被引量:8
3
李政涛.
什么是“教育学基本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0):1-7.
被引量:3
4
李太平,韩海棠.
教育学者在介入实践中发展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8):61-68.
5
徐强.
《逻辑哲学论》中“死亡”概念的语言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87-793.
被引量:2
6
徐盛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谈语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外语,2014,11(2):1-1.
7
李文倩.
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探析[J]
.云梦学刊,2018,39(6):102-106.
8
陈红.
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法观比较[J]
.求索,2014(5):75-79.
9
王海东.
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观探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2):23-31.
10
李国宏.
“左移”:语言主观化理论的新进展[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3):34-44.
被引量:1
1
陈嘉映.
谈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续)[J]
.世界哲学,2011(4):54-68.
被引量:4
2
朱效惠.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4):213-215.
被引量:1
3
王海东.
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宗教观[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20-27.
被引量:2
4
江怡.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J]
.哲学研究,2012(7):46-49.
被引量:3
5
文炳,陈嘉映.
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思想与普通语法思想的差异[J]
.外语学刊,2011(2):16-19.
被引量:2
6
文炳,陈嘉映.
普通语法、形式语法和哲学语法比较[J]
.外语学刊,2010(1):14-18.
被引量:16
7
王永东.
从《存在与时间》看海德格尔的人学语法[J]
.外语学刊,2013(6):67-70.
被引量:1
8
王聪,韩杰.
第三阶段维特根斯坦哲学当中的确定性[J]
.学理论,2014(19):55-56.
9
黄根生.
论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可能”[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10
陈嘉映.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
.现代哲学,2006(5):90-102.
被引量:25
世界哲学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