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2期31-32,30,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参考文献7
-
1张国珍,肖向阳.八种引种草坪植物的抗寒性比较研究[J].植物研究,1997,17(2):200-206. 被引量:28
-
2王淑杰,王家民,李亚东,马秀华.氧化酶活性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2):35-38. 被引量:13
-
3袁玉欣,王颖,裴保华,贸旭光.低温诱导对紫穗槐、刺槐抗寒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1996,20(1):65-73. 被引量:16
-
4王丽雪,李荣富,张福仁.葡萄枝条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17(1):45-50. 被引量:93
-
5刘国华.桉树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研究[J].植物研究,1997,1(3):5-10. 被引量:1
-
6王荣富.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3):49-55. 被引量:197
-
7莫力根,刘棣宁,孙庆林.不同抗寒品种葡萄叶片中氨基酸累积的差异[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2,13(2):8-1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43
-
1苏金为,王湘平.茉莉苗期低温伤害与几种保护性酶活性变化的关系[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2):164-167. 被引量:3
-
2刘富林.植物逆境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4):70-74. 被引量:2
-
3白宝璋,马景勇,陈颖.甜菜碱与植物抗性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15(4):99-102. 被引量:3
-
4牛立新,贺普超.葡萄抗寒性三种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3(2):5-7. 被引量:9
-
5施福成,李量冈,徐连根,苏维埃,王文英,王洪春.常绿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3,13(3):197-204. 被引量:24
-
6赵玉田.作物抗寒性鉴定原理与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5):420-428. 被引量:8
-
7郭修武,傅望衡,王光洁.葡萄根系抗寒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9,16(1):17-22. 被引量:67
-
8王承斌,赵来喜,海淑珍,王雪丽.牧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1989(5):72-74. 被引量:14
-
9王敬文,林业科学研究,1993年,6卷,661页 被引量:1
-
10张石城,植物的抗寒生理,1990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28
-
1孟庆瑞,杨建民,樊英利.果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87-91. 被引量:40
-
2周建,尤扬,袁德义.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38-42. 被引量:22
-
3丁灿.电解质渗漏法在植物抗寒性鉴定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3):8-10. 被引量:9
-
4杨志宏,李波,贾秀峰,李红,付园园.低温胁迫筛选苜蓿抗寒突变体细胞[J].现代化农业,2004(7):13-15. 被引量:2
-
5苏鹏,徐庆国.温度胁迫对草坪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作物研究,2008,22(S1):495-499. 被引量:7
-
6李鹏程,郭绍杰,李铭,王晶晶,苏学德,符小发.4种材料覆盖越冬对葡萄根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2):2230-2235. 被引量:5
-
7高登涛,白茹,鲁晓燕,魏志峰,郭景南.引入石河子地区的5个葡萄砧木抗寒性比较[J].果树学报,2015,32(2):232-237. 被引量:36
-
8李富生,林位夫,何顺长.开发利用蔗茅野生种质资源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4):266-270. 被引量:24
-
9程玲,邱永福,田志宏.不同温度对马蹄金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J].四川草原,2004(10):23-26. 被引量:6
-
10马文月.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03-1006.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12
-
1李桢丽,迟守政.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化战略[J].比较教育研究,1998(3):47-49. 被引量:18
-
2邓志军,黄日强.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教育[J].世界农业,2004(12):45-47. 被引量:11
-
3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5-10. 被引量:85
-
4王琴妹 潘再平.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J].浙江大学教育研究,1998,(2):15-18. 被引量:1
-
5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1):9-14. 被引量:32
-
6陈洁梅.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58-62. 被引量:17
-
7戴起伟.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1):8-10. 被引量:27
-
8谢龙建.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分析及借鉴[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20-23. 被引量:4
-
9葛仁华.英国BTEC教学模式与我国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2):224-227. 被引量:7
-
10应吴硕.澳大利亚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1(3):94-9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62-66. 被引量:8
-
2潘再平.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我们的启示[J].科技导报,2000,18(12):33-34. 被引量:6
-
3朱鹤卿,曹晔.澳大利亚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借鉴[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5):37-40. 被引量:2
-
4顾洪娟.辉山BTEC班《牛场经营与管理》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5):12-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张伏力.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1):41-43. 被引量:4
-
2蒋玲.中外高职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9(6):147-149. 被引量:18
-
3余周武.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佳效益规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30):26-28.
-
4易楚君,李银波.高职教材的出版策划[J].出版与印刷,2009(1):14-18. 被引量:1
-
5胡晓文.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127-130. 被引量:11
-
6胡晓文.国际比较对我国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87-92. 被引量:5
-
7刘志兵,梁洁,苏力华.国外经验对江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8):76-79. 被引量:4
-
8王丹.中国澳大利亚教育研究30年综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8):201-202. 被引量:5
-
9朱正堂.澳大利亚TAFE体系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引进和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16-16. 被引量:4
-
10江嫒媛.探讨国际教育贸易发展的概况与思考[J].商情,2013(4):69-69.
-
1何祥登,黄九莲.浅论高职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0-11. 被引量:2
-
2傅远志,周一,黄冰,叶红.“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问题的研究”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2):5-11.
-
3崔玲,陈波.浅谈高职院校选修课设置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9-40. 被引量:1
-
4潘庆祥.高职专业设置与管理有关问题的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20):49-49. 被引量:5
-
5刘祥柏.浅谈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J].经济师,2010(12):123-124. 被引量:3
-
6左浩,高贝.关于民办高职公共选修课设置与管理方式的调研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224-224.
-
7姜光铭,张继河.规模与转型:独立院校的应用型发展之路——以江西省独立院校发展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2-14. 被引量:5
-
8童庆华.函授教学站设置与管理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54-55.
-
9李庆芹.高职高专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7,12(3):68-71.
-
10汪勤,苏鑫.高职中医实训教学模块的设置与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2):43-4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