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祛瘀生肌法促进创面愈合机理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外科疾病术后如何促进创面愈合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糖尿病术后创面、溃疡、放射性皮肤炎症等难愈性创面愈合缓慢,术后疼痛、渗液、水肿、出血、瘢痕形成都给患者造成极大不便和痛苦。
作者
钱进
王振宜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处
《上海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179-181,共3页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关键词
创面愈合机理
祛瘀生肌法
促进创面愈合
创面愈合缓慢
术后创面
医学研究
外科疾病
皮肤炎症
分类号
R26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10
1
徐尔真,周爱莲,吕宪禹,张骏,何方,李竞,李长信.
创伤愈合中表皮再生机理的研究──Ⅲ不同肉芽各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2):71-71.
被引量:7
2
王林扬.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皮肤溃疡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1999,8(4):8-9.
被引量:24
3
李斌.
祛瘀生肌法对创面微量元素Zn、Cu的影响[J]
.新中医,2001,33(1):75-76.
被引量:16
4
刘燕,傅跃先,邱林,田晓菲,甘立强,肖军.
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7):7296-7300.
被引量:17
5
肖秀丽,王振宜,唐汉钧,刘晓鸫.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4):366-371.
被引量:14
6
李斌,王振宜,唐汉钧.
祛瘀生肌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R、FN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7(6):387-389.
被引量:13
7
刘毅,陈璧,胡大海,贾赤宇.
深Ⅱ°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的表达[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457-459.
被引量:18
8
李秀兰,张杨,Shi,Yijian,师宜健,侯亭.
创面修复中外源性FN对NO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344-346.
被引量:1
9
李福伦,李斌,王振宜,范斌,徐文彬,金伟,徐蓉,王一飞,肖秀丽.
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模型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 mRNA和TGF-β3mRNA的动态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395-397.
被引量:6
10
李福伦,李斌,王振宜,范斌,徐文彬,徐蓉.
祛瘀生肌法对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6):661-66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赵志力,盛志勇,王振辉.
皮肤溃疡伤口中Bax和Bcl-2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溃疡发生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24):54-55.
被引量:24
2
朱兆明.
整形领域中氧自由基研究的进展[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4):301-304.
被引量:5
3
付小兵,程飚.
进一步重视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1-5.
被引量:35
4
刘伟.
纤维结合蛋白与伤口愈合的关系[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21(5):260-263.
被引量:2
5
曹永清,何春梅,陆金根.
温肾健脾方对大鼠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3):220-224.
被引量:23
6
韩剑宇,郝立君,庞建华,王洁,宋淑民.
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4):337-339.
被引量:7
7
肖秀丽,王振宜,范斌,李福伦,徐文彬,徐蓉,顾荻青,李斌.
祛瘀生肌(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下肢皮肤溃疡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3):176-178.
被引量:12
8
唐甜,陕光,张妍.
大黄素对实验性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5):477-478.
被引量:11
9
沈锐,利天增.
组织缺氧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1):70-73.
被引量:17
10
李虎,李小静,宁金龙,高凤山,董继英,杨小奇,陈敏.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构筑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6-11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02
1
房爱莲,尹仲鲁,徐禾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难愈合创面67例临床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4).
被引量:1
2
易成刚,郭树忠,陈建宗.
生肌类中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70-6471.
被引量:22
3
王春丽,唐汉钧.
蛋黄油医用价值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100-102.
被引量:40
4
阙华发,唐汉钧,王林扬,代红雨,张士云,秦海洸,刘晓鸫,向寰宇,张臻.
益气化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3):243-246.
被引量:62
5
刘丹龙.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
.医学文选,2005,24(4):481-482.
被引量:2
6
苏安平,张晓刚.
皮肤损伤的中医药治疗机理[J]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46-1648.
被引量:8
7
王春丽,唐汉钧,余敏英,杨铭.
麻油提取紫草工艺条件优选[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58-59.
被引量:9
8
易文,易青,陈继武.
中医药促进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概况[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5,25(9):50-51.
被引量:6
9
孟进松,李长明,许凌峰,王剑,张岿,贺志勇.
应用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2005,48(10):570-571.
被引量:3
10
郝剑,易成刚,陶谏,刘宾,郭树忠,茹战锋,陈长安,钟德才.
中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75-77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52
1
王振彪.
紫霞烧伤膏在烧烫伤中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
.中国医疗美容,2013,3(3):105-106.
被引量:2
2
阙华发,唐汉钧,王林扬,代红雨,张士云,秦海洸,刘晓鸫,向寰宇,张臻.
益气化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3):243-246.
被引量:62
3
肖莉,张强.
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
.中南药学,2005,3(4):252-253.
被引量:1
4
易显贵,唐运涛,施小敏,潘明,赵寿宁,杨林.
烧伤Ⅱ号油半暴露治疗轻中度烧伤临床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05,17(5):498-499.
被引量:2
5
覃学谦,蔡丹昭,陈洪涛,韦艾凌.
十一方药酒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5-26.
被引量:7
6
蔡瑞宏,姚宏,张亚锋,李光文,陈敬华,罗红斌,林新华.
芦荟冰片烧伤膏的生肌、镇痛及抗炎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2):170-172.
被引量:47
7
洪振丰,朱洪民,郑海音,徐伟,周建衡.
康美肤烧伤膏对大鼠烫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71-2072.
被引量:4
8
王艳玲 黄力强.烧烫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107-109.
被引量:4
9
陈晓东,吕瑞林,吴伯瑜,江琼.
芦荟提取物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8):769-771.
被引量:10
10
Parihar A,Parihar MS,Milner S,et al.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tive mobilization in burn injury[J].Burns,2008,34(1):6-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杨胜群,熊茜,邹俊波,张彤,桑文涛,曾南.
中药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2015,13(11):1182-1186.
被引量:30
2
徐嵩淼,唐挺,李璐,张玉环.
丁素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经验[J]
.陕西中医,2017,38(2):252-25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张瑜,冷少龙.
液态氮结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2):241-242.
被引量:1
2
彭健,王永萍.
探讨缺氧与自噬对烧烫伤创面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4):132-133.
3
邹有锋.
烫伤Ⅰ号方与长春烫伤膏联合治疗Ⅱ度烧烫伤的效果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64-65.
被引量:5
4
朱晨晨.
中医药急诊发展战略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460-466.
被引量:11
5
赵曦,曾鸿孟,唐乾利.
中医外治法在烧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6,28(4):250-253.
被引量:13
6
杨帆,王腾,秦一鸣,范晓莹,高德慧,赵正耀,高冬梅.
地榆大黄散对大鼠浅Ⅱ度烫伤的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8):10-12.
被引量:4
7
果秋婷,张小飞.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
.中国药师,2017,20(1):56-59.
被引量:8
8
谷世行,黄志群,陆钢,唐强.
烧伤生肤剂对烧伤患者疼痛、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7,38(2):186-188.
被引量:7
9
刘琛.
清消法参与治疗微波消融术后乳房硬结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5):4-6.
被引量:2
10
孙洪波,张虹亚,刘涛峰,何素敏,吴敏,姜辉,王建锋,曹宇,章纬.
化结止痒方治疗结节性痒疹62例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4):37-40.
被引量:5
1
金炜,孙建华,王振宜,翟敏,吴炯,张海岩.
祛瘀生肌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7):12-14.
2
陶之理.
穴位形态学的研究及进展[J]
.针刺研究,1989,14(4):397-402.
被引量:10
3
马虹,韦永勤,林佳任.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及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2):58-59.
被引量:8
4
赵文海,郝东明,胡芳.
骨性关节炎的现代研究及进展[J]
.吉林中医药,1992,12(4):42-43.
被引量:5
5
青梅,白彦满都拉.
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16-17.
被引量:6
6
陈东生,华小黎.
菝葜的研究现状[J]
.中药材,2006,29(1):90-93.
被引量:16
7
陈雪梅,周凡,马芹,刘利,范文玺.
不同红景天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13,31(3):88-91.
被引量:5
8
仝小林,周仲瑛.
感染性休克的中医药研究及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3(4):14-16.
被引量:1
9
彭军良,姚向阳,沈冬晓.
中药外用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15-716.
被引量:4
10
李斌,王振宜,肖秀丽,章云,范斌.
祛瘀生肌法对实验性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细胞周期的动态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02-2003.
被引量:3
上海医药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