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正式群体概念逐步被打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发展迅猛。非正式群体对高校德育工作有着双向作用,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建立和谐高校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许冬玲
机构地区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基金
湖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美育与高校和谐德育的构建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德育
作用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王康主编..社会学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486.
2
牟德刚,潘从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1):45-47.
被引量:14
3
蒋娟.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2):87-89.
被引量:4
4
许平.
关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4):68-71.
被引量: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5.
被引量:84
6
王起友.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7-1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文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4):27-28.
被引量:3
2
蒋礼文.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J]
.理论界,2006(1):123-124.
被引量:3
3
王济荣.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21):53-54.
被引量:10
4
李有华.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被引量:3
5
胡绍元.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及其影响[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58-60.
被引量:9
6
刘玉凤.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21(4):88-90.
被引量:6
7
谢继存,蔡志荣.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评价和引导[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5):131-13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15
1
欧阳洁.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32-233.
被引量:2
2
盛宇华,郝文清.
道德准则与权变行为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3):36-39.
3
苏海泉,周志强,管雷.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J]
.青年探索,2007(3):72-77.
被引量:3
4
陈纪,章兵.
论非正式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适用[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16-18.
被引量:2
5
欧永美.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J]
.科教文汇,2008(4):27-28.
被引量:3
6
喻莉丹.
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8-119.
被引量:5
7
宫希魁.
关于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辨析[J]
.学习与探索,2008(4):128-134.
8
宋效红.
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319-319.
被引量:4
9
田兆阳,张炜.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委托属性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6):28-30.
10
沈晓阳.
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精神[J]
.探索,2009(1):148-1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李长青.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行为引导问题研究[J]
.求实,2006(z2):112-113.
被引量:10
2
涂德祥.
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被引量:5
3
苏海泉,周志强,管雷.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J]
.青年探索,2007(3):72-77.
被引量:3
4
孙科炎,詹燕徽.群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59-160.
被引量:7
5
[日]见田宗介,等.社会学事典[K].第1版.东京:弘文堂,1968:439.
被引量:1
6
祖权.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及其价值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1997,11(1):55-56.
被引量:1
7
[美]波普诺.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8
Palazzolo, C. S. Small Groups[J]. Nostrand Company, New York,1981.
被引量:1
9
Gn~sky O. Organisational Goals and the Behavior of Informal Leaders[ J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59 (65).
被引量:1
10
[美]赫尔·雷格尔.组织行为学(第9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2-3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涂德祥.
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被引量:5
2
张益民,张力凡.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研究[J]
.学理论,2013(15):335-336.
3
马国燕.
传播学视角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123-125.
4
陈小小.
正式群体中的“非正式群体”[J]
.枣庄学院学报,2014,31(3):126-129.
5
何振,周宏菊.
学校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为例[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324-326.
被引量:1
6
姚琳.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J]
.智富时代,2015,0(5X):253-25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益民,张力凡.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研究[J]
.学理论,2013(15):335-336.
2
许旭娜.
浅析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J]
.内蒙古教育(C),2014(1):37-38.
3
徐丽丽,陆可.
浅析大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J]
.人力资源管理,2017(8):297-298.
4
达娜古丽.波拉提.
近十年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现状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10-13.
5
王红莎.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4X):43-43.
被引量:2
6
孟瑜方.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24,26(5):100-104.
1
苏俊枝.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4):250-252.
2
杨贺男.
论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双向作用——以资本主义国家为视角[J]
.中国市场,2006(48):73-73.
被引量:1
3
阙明坤.
解决就业离不开高校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34):88-88.
被引量:2
4
庄国波.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34-39.
被引量:10
5
李姗姗.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J]
.现代国企研究,2016(4).
被引量:1
6
魏翼.
五十年理论联系实际的回顾与思考[J]
.理论学刊,1999(5):10-12.
7
盛辉.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双向作用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275-277.
被引量:9
8
惠文.
培养跨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5(9):11-11.
9
唐华平,陈志雄.
一方隶属 两地共管 双向作用——福建省莆田市推行管理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新模式[J]
.现代领导,2015,0(9):36-36.
10
孙玉光,赤学礼.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控制与引导[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6(1):28-33.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