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处文化层剖面及5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显示,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cal a BP,并延续到约4000cal a BP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8-326,共9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062)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经费(LQ0701)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3

  • 1Clift P D, Plumb R A. The Asian Monsoon: Causes, History and Effe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197-247. 被引量:1
  • 2Lu H Y, Zhang J P, Liu K B, et al. 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7367-7372. 被引量:1
  • 3Kirch P V. Archaeology and global change: The Holocene record. Annu Rev Environ Resour, 2005, 30:409-440. 被引量:1
  • 4Goldberg P, Vance T H, Ferring C R. Earth Sciences and Archaeology.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37-48. 被引量:1
  • 5严文明著..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38.
  • 6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编著..植物考古 种子和果实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3.
  • 7陈文华著..农业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205.
  • 8Lee G A, Crawford G W, Liu L, et al. Plants and people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to Shang periods in North Chi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1087-1092. 被引量:1
  • 9李小强,周新郢,周杰,John Dodson,张宏宾,尚雪.甘肃西山坪遗址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J].中国科学(D辑),2007,37(7):934-940. 被引量:42
  • 10赵志军.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J].华夏考古,2005(1):75-81.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164

共引文献587

同被引文献604

引证文献24

二级引证文献16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