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9期56-58,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5
1 李玉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定位研究新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3):190-194. 被引量:7
2 朱显谟.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整治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1991,11(1):1-8. 被引量:62
3 山仑,陈国良主编..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07.
4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编..生存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95.
5 朱显漠主编..黄土高原土壤与农业[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496.
二级参考文献4
1 朱显谟,祝一志.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J] .水土保持研究,1995,2(4):90-93. 被引量:8
2 朱显谟.论原始土壤的成土过程[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3(10). 被引量:1
3 张宗祜.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现代侵蚀作用[J]地质学报,1981(04). 被引量:1
4 孙建中.黄土成因问题的探讨[J]地质科学,1980(0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6
1 马三保,薛振章,冯光成.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水土流失观测中的引进与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36-38.
2 XIAO Du-ning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P.R.China,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P.R.China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CHINA:THEORY AND APPLICATION[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11(2):104-114.
3 吴普特.黄土区土壤抗冲性研究进展及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 .水土保持研究,1997,4(S1):59-66. 被引量:17
4 刘国彬.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研究及有关问题[J] .水土保持研究,1997,4(S1):91-101. 被引量:60
5 朱显谟,田积莹.强化黄土高原土壤渗透性及抗冲性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3):1-10. 被引量:112
6 王晗生,周泽生,李立.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J] .水土保持通报,1994,14(1):43-48. 被引量:7
7 王青宁,王晗生,周景斌.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82-184. 被引量:4
8 姚文艺,李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研究评述[J] .中国水土保持,2005(4):15-17. 被引量:6
9 李勇,张晴雯,李璐,万国江,黄荣贵,朴河春.黄土区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在土壤剖面中迁移强度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4):427-434. 被引量:29
10 李勇.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调控的核心与途径[J] .水土保持研究,1995,2(4):69-74.
同被引文献21
1 山仑.我国节水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1-5. 被引量:31
2 .2003年我省秋冬播种植情况简析[EB/OL].http:∥www.jssb.gov.cn/tjfz/jsncdc/200402160094.htm.江苏统计信息网,. 被引量:1
3 .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减速明显放慢[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40402-402141254.htm四川统计信息网,. 被引量:1
4 .中国技术领先,专家呼吁应加快杂交水稻技术出口[EB/OL].http:∥www.gxec.com.cn/gxft-show.aspct=ft-newsid=3116.,. 被引量:1
5 .改革使越南成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EB/OL].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1266.,. 被引量:1
6 .辽宁省大米出口行情看好[EB/OL].http://www.china.org.cn/chinese/EC-c/342814.htm.,. 被引量:1
7 .今年粮食出口量可能出现逆转[EB/OL].http://www.tslx.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4927.,. 被引量:1
8 李振声.我国粮食生产,问题、原因与对策[J].科学新闻,2004,8:16-17. 被引量:1
9 李子彬.不能把粮食减产归结于退耕还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10/14/content-2090041.htm.,. 被引量:1
10 .全国铁路超额完成调运东北粮食任务[EB/OL].http://huochepiao.com/Articles/2004-9/20049991810.htm.,.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1 徐萍,张正斌,王建忠,程秀建,刘新江,林盈旺,刘明慧.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6):65-68. 被引量:1
2 张正斌,徐萍,董宝娣,陈兆波,段子渊,刘斌,朱有光,王大生,孙永溪.高水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2):63-71. 被引量:6
3 张正斌,徐萍,崔玉亭,陈兆波,刘孟雨.旱地农业研究中“三大观念”的转变[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16-19.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0
1 张正斌,徐萍,董宝娣,刘孟雨,段子渊,刘斌,朱有光.水分利用效率——未来农业研究的关键问题[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1):52-61. 被引量:17
2 张正斌,徐萍,董宝娣,陈兆波,段子渊,刘斌,朱有光,王大生,孙永溪.高水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2):63-71. 被引量:6
3 张正斌,徐萍.农业科研中的科学发展观探讨[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3):41-46. 被引量:1
4 张灿军,冀天会,杨子光,郭军伟,孟丽梅,张珂.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Ⅰ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226-230. 被引量:45
5 张建军,樊廷录,王勇,唐小明,党翼.有机肥对陇东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调控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656-1662. 被引量:18
6 吴同彦,冯大领,白志英,杨学举,刘霞,郑永圃.小麦抗旱机制研究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5):97-100. 被引量:6
7 牛艳频,肖捷颖,常春平.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粮食生产变化分析[J] .世界农业,2010(8):43-48. 被引量:2
8 包荣军.作物抗逆能力的初步研究和防御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30-31.
9 张正斌,陈兆波,孙传范,徐萍.气候变化与东北地区粮食新增[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1):193-196. 被引量:20
10 王同朝,李小艳,杜园园,李仟,白如轩,关小康.时空交替间隔灌溉对夏玉米田水分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4):115-122. 被引量:4
1 王华忠.甜菜南繁加速世代繁殖中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甜菜,1995(3):40-43.
2 张正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若干问题探讨[J] .麦类作物,1998,18(1):35-38. 被引量:12
3 潘竹庆,姚和喜.治沟骨干工程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1992(3):21-23.
4 袁达.山坡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J] .节水灌溉,1997(1):31-32. 被引量:1
5 蒋国富.南阳市农田灌溉信息管理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9,19(6):63-66. 被引量:1
6 高文澄.关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 .经济问题,1991(10):25-31.
7 曲相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若干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学,2015,6(2):90-91. 被引量:1
8 田瑞昌.普通小麦的演变与育种的若干问题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13-114. 被引量:1
9 云慧,时雨,韩广彬.小麦吸浆虫监测和防控上的若干问题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9-149.
10 郑文俊.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棉花,1998,25(12):5-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