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叶中含有生物碱、和茶叶多糖三类主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本文分别综述了近年来三类物质的提取制备研究进展。
作者
陈海霞
谢笔钧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9年第5期14-16,共3页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茶多酚
咖啡因
茶多糖
茶叶
提取
分类号
TQ464.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TQ464.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9
1
汪东风,谢晓凤,严俊,王泽农.
茶多糖等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研究[J]
.中草药,1998,29(11):739-740.
被引量:22
2
海力茜,孙怀静,李之平.
从绿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和咖啡碱[J]
.卫生研究,1998,27(3):195-196.
被引量:8
3
汪小钢,萧伟祥.
超临界CO2提取茶叶中咖啡碱[J]
.茶叶科学,1998,18(1):65-69.
被引量:19
4
宓晓黎,杨焱,袁建新,成恒嵩.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EGCG等儿茶素组分的工艺研究[J]
.中国茶叶,1997,19(6):18-19.
被引量:18
5
朱冬雪,何照范,熊绿芸,张迪清.
茶多酚、咖啡因连续提取工艺[J]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7,16(1):55-57.
被引量:5
6
徐向群,陈瑞锋,王华夫.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J]
.茶叶科学,1995,15(2):137-140.
被引量:45
7
谢笔钧,石煌,胡慰望,陈钦云,何倛傥.
绿茶、乌龙茶、红茶中的主要组分和酚类化合物抑制脂肪氧合酶活性和抗油脂自动氧化特性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4):19-26.
被引量:34
8
谢晓凤,汪东凤,严俊.茶叶保健成分——复合多糖的提取及检测(初报)[J]茶业通报,1992(01).
被引量:1
9
安徽农学院主编..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0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阮宇成.
30年来茶及其成分利用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1994,14(2):109-114.
被引量:9
2
冯耀声,胡望明.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研究[J]
.科技通报,1994,10(1):33-37.
被引量:15
3
冯耀声,李军.
茶多酚的超临界萃取法研究[J]
.浙江化工,1995,26(4):10-13.
被引量:29
4
汪东风,谢晓凤,蔡成永,杨敏,张阳春.
粗老茶治糖尿病的药理成分分析[J]
.中草药,1995,26(5):255-257.
被引量:88
5
柯昌强,舒爱民,王华夫.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在茶叶上的应用[J]
.中国茶叶,1996,18(2):36-37.
被引量:12
6
汪东风,谢晓凤,王银龙.
茶叶多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1):63-68.
被引量:40
7
李军,冯耀声.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3):42-47.
被引量:36
8
何春雷,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12卷,3期,448页
被引量:1
9
谢晓风,茶叶通报,1992年,1卷,37页
被引量:1
10
团体著者,茶叶品质理化分析,1989年,25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3
1
陈艳君,王建新.
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抑制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1):95-98.
被引量:12
2
尚宇光,李淑芬,肖鸾.
植物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
.现代化工,2002,22(S1):51-54.
被引量:24
3
阿有梅,吕双喜,贾陆,潘成学,张红岭.
从茶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工艺探讨[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6(1):80-82.
被引量:14
4
丁阳平,刘仲华,黄建安.
茶黄素类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24(1):60-64.
被引量:5
5
蒋建平,陈洪,汪秋安,周晓媛.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法提取及其成分分析[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5):53-56.
被引量:29
6
杜荣茂.
茶叶深加工产品及其技术概况[J]
.福建茶叶,2004,27(3):32-33.
被引量:7
7
林智,杨勇,谭俊峰,尹军峰,成浩,杨贤强.
茶氨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5):442-447.
被引量:37
8
徐晓云,潘思轶,谢笔钧,杨尔宁,陈然.
树脂法精制沙棘籽原花色素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52-154.
被引量:9
9
姜守刚,蒋建勤,王建营,许明,胡文祥.
茶多酚的提取分离和分析鉴定研究[J]
.药学进展,2005,29(2):72-77.
被引量:24
10
活泼,黄光荣,张晓晖,夏泳,蒋家新,傅剑云,章克昌.
非水溶性茶叶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2):95-99.
被引量:45
同被引文献
19
1
陈龙胜,钟世安,周春山,雷启福,高艺.
树脂吸附法分离高纯茶多酚新工艺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4):65-67.
被引量:7
2
秦明仁,石琳,陈海龙.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制取[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4,10(2):42-42.
被引量:10
3
徐向群,陈瑞锋,王华夫.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J]
.茶叶科学,1995,15(2):137-140.
被引量:45
4
杜晓,何春雷.
浸取方法对茶叶中多酚类浸出状况影响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4):547-550.
被引量:1
5
汪小钢,萧伟祥.
吸附树脂法分离制备茶多酚初步研究[J]
.福建茶叶,1996,19(4):21-24.
被引量:4
6
项秀兰,李楠,张小安.
茶叶多元酚及其衍生物茶色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1997,18(1):10-12.
被引量:26
7
王华.葡萄与葡萄酒实验技术操作规范[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
被引量:20
8
宓晓黎,杨焱,袁建新,成恒嵩.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EGCG等儿茶素组分的工艺研究[J]
.中国茶叶,1997,19(6):18-19.
被引量:18
9
王梅,张笠,李慕玲,周占明,富光华,李培凡.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14(5):428-433.
被引量:45
10
安保礼,李加毅,黄玉珍.
从悬钩子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5(3):69-7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袁春龙,任亚梅,梁艳英,李华.
醇溶法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多酚物质[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3):70-73.
被引量:14
2
熊卫东.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及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3,24(7):42-44.
被引量:12
3
秦秀蓉,熊名红.
浅析溶剂法提取茶多酚影响因素[J]
.食品安全导刊,2016,0(2X):118-1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曹平.
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油脂氧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2005,30(7):49-53.
被引量:32
2
张瑶,李保国,刘荣,周伟伟.
水溶性物质微胶囊化及其应用[J]
.中国调味品,2005,30(12):4-9.
被引量:7
3
张瑶,李保国,刘荣.
中药活性成分微胶囊化[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4):279-281.
被引量:6
4
孙兰萍,张斌,赵大庆,许晖.
石榴皮中多酚的醇提取工艺优化[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25(4):20-23.
被引量:20
5
孔浩,张继.
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进展[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1):32-34.
被引量:22
6
黄亮,郑菲,赵金梅.
甘薯多酚和山梨酸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7):145-147.
被引量:4
7
郭雄飞,倪慧,卿德刚,张娟.
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和纯化工艺[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4):351-354.
被引量:13
8
刘焕云,温志英,张香美,马会景.
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8):77-78.
被引量:16
9
林硕,高学玲,岳鹏翔,岳琳娜.
正交法优化微波提取茶多酚的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9):52-55.
被引量:11
10
陈进,何争民.
微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安徽医药,2010,14(12):1484-1486.
被引量:6
食品研究与开发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