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0期21-23,20,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7
-
1徐慧.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7). 被引量:11
-
2吴本厦.认真总结经验 面向经济建设 进一步推动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3):8-12. 被引量:1
-
3薛天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7-32. 被引量:31
-
4王翠春,刘荣.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8):44-47. 被引量:8
-
5李锋亮,李曼丽.对工程师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调查数据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5):37-43. 被引量:19
-
6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赵希岳,韩国防.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88-90. 被引量:25
-
7张云,聂瑾芳,李建平,陶慧林,杜甫佑.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14):166-167. 被引量:19
-
8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42-46. 被引量:60
-
9康妮,王钰,沈岩,刘惠琴.以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总结[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61-64. 被引量:14
-
10TIAN Qiang, LI Jie-hong,QIAO Hui.Three Model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13,10(9):676-68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许有俊,林洪泽,张旭.基于“项目+导师团队制”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4):133-137.
-
2张杨杨,王玮玮,吕梦伟,徐增光,罗轶玮.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2):154-159. 被引量:22
-
3刘长春,徐星.建筑学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建筑,2021(21):78-80.
-
4吴晓,江泓,全雨霏.“3+7+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实践模式初探——以建筑类院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5):45-54. 被引量:4
-
5韩胜利,孙美霞,白英霞.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1):262-265. 被引量:2
-
6李中凯.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申请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9):12-14.
-
7侯磊,刘鹏刚,刘爵.《兽医免疫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思考与改革[J].现代畜牧科技,2023(11):171-173.
-
8陈旭勇,边晓亚,舒苏荀,吴巧云.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探索[J].科教文汇,2024(5):33-36.
-
9赵倩倩.议论文写作中发散思维的应用探究[J].新校园(阅读版),2015,0(8):148-148.
-
1更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9):73-73.
-
2瑞典的学位制度简介[J].世界教育信息,2001,14(7):14-14.
-
3吴本厦.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1996(3):29-32.
-
4陈英招.日本的学位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1991(2):34-39. 被引量:2
-
5王战军.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4):21-24. 被引量:21
-
6高教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X):8-8.
-
7卜晓明.中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之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4):24-26. 被引量:6
-
8杨双全.“博士后”高于“博士”吗?[J].语文知识,2003(3):4-4.
-
9孙正龙.应该推行“教考分离”[J].新闻周刊,2003(4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