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被动句的核心标注和从属标注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类型语言学研究表明:核心标注和从属标注是语言进行标注的基本手段。汉语被动句尽管层出不穷,但被动标注还基本上使用这两种手段来标注被动句。从历时角度对汉语被动标注的考察表明汉语被动句的被动标注手段有三种情况:核心标注手段;从属标注手段;核心标注手段和从属标注手段兼用。
作者
翟会锋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1期33-36,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被动句
施事
核心标注
从属标注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7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颜力涛.
复合把字句与复合被动句中“给”后宾语的省略问题及其诱因[J]
.中国语文,2008(6):535-543.
被引量:10
2
袁宾.
“蒙”字句[J]
.语言科学,2005,4(6):3-17.
被引量:25
3
李宇明,陈前瑞.
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
.方言,2005,27(4):289-297.
被引量:34
4
木村英树.
北京话“给”字句扩展为被动句的语义动因[J]
.汉语学报,2005(2):14-21.
被引量:27
5
石毓智.
兼表被动和处置的“给”的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15-26.
被引量:70
6
李炜.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被动“给”及其相关问题——兼及“南方官话”的被动“给”[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35-40.
被引量:22
7
储泽祥,谢晓明.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2):5-13.
被引量:115
8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7
9
刘丹青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75.
10
杨伯峻,何乐土著..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1065.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王彦杰.
“把……给V”句式中助词“给”的使用条件和表达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64-70.
被引量:27
2
木村英树.
北京话“给”字句扩展为被动句的语义动因[J]
.汉语学报,2005(2):14-21.
被引量:27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4
江蓝生.
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J]
.中国语文,1999(2):83-93.
被引量:65
5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36
6
储泽祥.
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J]
.中国语文,1998(4):253-261.
被引量:20
7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49
8
徐丹.
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
.方言,1992(1):54-60.
被引量:41
9
李讷,石毓智.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
.中国语文,1997(2):82-96.
被引量:62
10
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1997(2):131-138.
被引量:144
共引文献
479
1
卜维美.
腊罗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J]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2(2):262-280.
2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3
徐萌敏,李福印.
基于语料库构式“给+NP+VP”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4(1):89-103.
4
杨晓明.
粤语“畀”和普通话“给”用法对比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0(2):39-53.
5
李沫.
满汉双语比较视角下的《清文指要》被动句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286-310.
6
鲁小龙.
处置和被动:“给+VP”结构的及物性和语义韵[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68-82.
7
黄河,盛益民.
宜兴(张渚)方言指示代词的语义层级和句法功能[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261-279.
8
石金花,李軒.
中国語の「给」(gěi)の日本語訳について[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20(1):134-140.
9
武蕾旭.
三音成分“可也是”的类型、主观性及其表现[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6):136-142.
10
温锁林,王烨.
寿阳方言旁指代词“■”的语义演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20(2):92-103.
1
李启群,鲁美艳.
土家语的差比句[J]
.民族语文,2013(1):58-66.
被引量:1
2
黄芳.
水语比较标记“to^(13)”及差比句的类型特征[J]
.语言科学,2015,14(1):62-71.
被引量:1
3
吴剑锋.
汉语宾补标记的标句功能及语法化——兼与英语that的比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4):498-508.
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