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灸刺激量的衡量及其主客观因素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灸学文献中,关于衡量刺激量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1.“针刺刺激强度,一般可以从病人感应轻重的反应衡量。”①2.“什么叫强刺激呢?强刺激就是强烈的、持久的刺激,病人应有一种特殊感觉要较重”,“什么叫弱刺激呢?弱刺激就是强烈的短促的刺...
作者
胡燕燕
邵洪琪
李秀昌
出处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刺激量
评定
相关因素
分类号
R245-0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1
参考文献
5
1
上海中医学院编..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566.
2
朱链.新针灸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17-18.
被引量:1
3
-.针灸学简编[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81.
被引量:1
4
时蓉华,杨治良.
比较针刺与暗示对痛阈的影响[J]
.心理学报,1980,12(3):341-347.
被引量:1
5
赵树仲.从已有结论潜在暗点起步[J].医学与哲学,1982,(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杨治良,蔡大卫,吴瑞良.
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学报,1979,11(3):350-359.
被引量:9
2
许淑莲,汤慈美,宋维真,孙长华,项曼君,张树勋,刘淑琪,龚显琳,余秋生,刘迦良,冯北元,徐慕禹,孟秀文,张崇理.
入手术室时的情绪状态和某些心理、生理机能的联系及其和针麻效果的关系[J]
.心理学报,1979,11(1):77-87.
被引量:6
3
王极盛,幸代高,孙长华,林淑惠.
某些心理因素在针刺麻醉临床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心理学报,1979,11(1):88-97.
被引量:6
4
汤健.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1978(01).
被引量:2
5
Wall. P. P.Acupunture revisited. . 197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6
1
丁光宏,沈雪勇,陶岳辉,刘辉,姚伟,李信安.
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23(4):334-341.
被引量:32
2
王凌,陶明德,丁光宏.
中医针刺两种不同手法对机体应力作用及其能量传播[J]
.医用生物力学,2003,18(4):195-201.
被引量:11
3
俞剑虹.
针刺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的观察[J]
.中国针灸,2004,24(8):551-552.
被引量:19
4
睢明河,周宇姝,马文珠,马惠芳,王朝阳,于天源.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29(3):213-216.
被引量:28
5
王琴玉,袁青,冯健强,罗广锋,靳瑞.
速刺与留针治疗脑性瘫痪60例对比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15-17.
被引量:20
6
毕惠嫦,田少雷,陈孝,黄民.
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和管理[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20(6):462-464.
被引量:26
7
李澎涛,王新月,何路军.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1989,8(4):17-18.
被引量:8
8
刘建平.
针刺临床试验中对干预措施报告的国际标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6-558.
被引量:9
9
陈全新.
论针刺与补泻手法[J]
.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52-55.
被引量:4
10
张为,俞芳.
针刺和电针家兔足三里对实验性高血压的影响[J]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5,10(4):27-32.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9
1
王银平,王彩虹,杨华元,许建敏.
针刺手法刺激量定量化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47-50.
被引量:19
2
王频,杨华元,胡银娥.
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探讨[J]
.中国针灸,2009,29(5):417-420.
被引量:23
3
刘志顺,王扬,贾宝辉.
针刺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J]
.中国针灸,2009,29(7):577-579.
被引量:4
4
杨华元,徐刚,胡追成,刘堂义,高明.
针刺手法实时信号处理及AR参数模型的模式识别研究[J]
.医学信息,2009,22(10):1975-1978.
被引量:4
5
王频,杨华元,胡银娥.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1部分:电针》研制体会[J]
.中国针灸,2010,30(5):413-416.
被引量:20
6
王静,罗健旭,徐平,裴明,金瑜冰,张潮,虎力.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针灸干预数据挖掘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413-416.
7
纪美琳,许瑞,王梦,曹琰,徐立,郭建明,段金廒.
海藻、甘草单用及配伍不同比例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452-456.
被引量:11
8
李萍,杨华元.
针刺量化研究以及针刺手法仿真仪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462-463.
被引量:3
9
李莎.
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针刺手法刺激量量化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4):204-2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徐子绚,宋杰,王平,赵敏,杜艳军,毕天威,陈洋.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9):3023-3031.
被引量:11
2
沙岩.
谈因人因病掌控针灸刺激量[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4-6.
被引量:6
3
黄东勉.
浅谈影响针刺刺激量的因素[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57-2358.
被引量:9
4
叶挺.
关于“烧山火”、“透天凉”研究现状的分析[J]
.中外医疗,2008,27(2):5-5.
被引量:2
5
谢科,史斌,吕彦宗,朱晓红.
浅谈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对策[J]
.国医论坛,2008,23(4):47-48.
被引量:6
6
潘小霞,韦立富,岳进.
朱琏针灸兴奋法在中风病偏瘫中的运用[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2-74.
被引量:13
7
王彩虹.
针治鼻咽癌放射后遗症引发不良反应1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6-537.
被引量:1
8
李红星,罗利敏,刘东坡,周红芳.
针刺拮抗肌侧腧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52-253.
被引量:14
9
陈建飞,王舒,樊小农.
针刺量学的研究及其应用概况[J]
.中医杂志,2011,52(13):1157-1159.
被引量:11
10
蒋永亮,尹磊淼,刘艳艳,王宇,杨永清.
针刺手法量化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84-85.
被引量:4
1
陈治忠,赖新生.
从计量学角度探讨杨继洲针刺手法[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1-2.
被引量:13
2
周丽菊.
神清气爽话养生[J]
.医药前沿,2002,0(9):53-53.
3
沙岩.
谈因人因病掌控针灸刺激量[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4-6.
被引量:6
4
王银平,王彩虹,杨华元,许建敏.
针刺手法刺激量定量化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47-50.
被引量:19
5
潘丽佳,陈波,赵雪,郭义.
针灸临床研究中假针灸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针灸,2014,34(1):83-86.
被引量:13
6
王颖男,于学平.
于学平教授针灸治疗中风病经验撷要[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59-61.
被引量:7
7
牛国莲.
这些中药“妈咪”爱[J]
.家庭中医药,2006,13(9):67-67.
8
常静玲.
针灸治疗女性不孕症32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26-26.
被引量:6
9
孙凤平,谢元华,杨叔禹.
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之我见[J]
.中医药学报,2015,43(1):1-3.
被引量:2
10
段玉萍.
TDP灯照射联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89-91.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