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东垣的科研成果、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东垣的成就反映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中以《脾胃论》最著名,故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若从科学研究角度看李氏的成果,我认为有:①内因脾胃为主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②相火为元气之贼说;③升发脾胃阳说;④甘温除大热说;⑤创立...
作者
邓铁涛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9,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李东垣
科研成果
脾胃论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5
1
杨威,孙明杰,于友华,王燕平.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刍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49-50.
被引量:6
2
王秀莲.
《温病条辨》苦辛法浅析[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4,13(3):7-9.
被引量:4
3
申素琪,徐晓燕,蔡瑞芬,童建孙.
江苏省3551例中老年男性健康调查[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6):438-441.
被引量:45
4
成芳平,杨洪艳,张春玲,王小云.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5,22(3):216-219.
被引量:18
5
李宏军,李汉忠,郭应禄.
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再认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1-1802.
被引量:30
6
邓铁涛,郑洪(整理).
怎样正确认识中医对──98、99级中西医结合7年制硕士班同学的讲话[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1):4-8.
被引量:8
7
刘建武.
浅析《内经》对饮食的认识及其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44-1445.
被引量:5
8
董振华.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的贡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1):18-21.
被引量:25
9
肖丹,吴润秋.
浅论《内经》胃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19-21.
被引量:16
10
刘春援.
论《内经》脾胃理论在老年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14-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徐立军.
浅析李东垣脾胃思想的形成及贡献[J]
.中医教育,2006,25(3):69-71.
被引量:2
2
武彩霞,李增战,杨晨光,马战平.
《脾胃论》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J]
.陕西中医,2012,33(2):194-197.
被引量:6
3
张良,宋美丹.
浅析《内经》中的脾胃学术思想[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33-134.
被引量:3
4
郭敏,陈宝贵.
《脾胃论》中相关方剂的描述性统计[J]
.现代中医药,2017,37(4):92-95.
被引量:3
5
刘成丽,黄子天,陈凯佳.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中医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7(1):72-74.
被引量:4
6
刘成丽,李剑.
中医基础课程3×3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为例[J]
.新中医,2023,55(24):234-238.
被引量:1
7
宋述财,许华,陈群,徐志伟.
邓铁涛教授近年中医药发展思想初探[J]
.中医药学报,2003,31(5):18-21.
8
周莎,罗秋月,宛金,吴镝.
乌梅汤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9):1258-12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张良,宋美丹.
浅析《内经》中的脾胃学术思想[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33-134.
被引量:3
2
胡建华,李敬华,唐旭东.
脾胃升降理论的传承、创新、应用与展望[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171-173.
被引量:27
3
刘奇,闫玉红,李秋萍,陈延,卢传坚.
基于补土思想的中医湿疹内治思路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15,35(8):769-771.
被引量:14
4
李立华,周光.
“脾胃”与“皮毛”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概况[J]
.新疆中医药,2016,34(1):98-99.
被引量:4
5
李佩玲,米娜,张津玮.
“脾胃论”思想临床应用近况[J]
.兵团医学,2017(2):14-17.
被引量:4
6
杜宁宁,刘长玉.
刘长玉主任从脾肺论治斑丘疹临证经验[J]
.山西中医,2016,32(10):6-7.
被引量:1
7
刘家楷,储全根.
从胃气与部分诸气关系上探讨保胃气的重要性[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23-25.
被引量:4
8
王远红,范玉坤,王绍莹,高杰.
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探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8):114-116.
被引量:1
9
梁浩明,高永坚,李松,陈锦霞,陈伟钢,刘清然,林碧珊.
白术标准汤剂质量与其饮片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1,37(4):84-90.
被引量:1
10
王钦圣,杨正春.
基于方剂配伍探讨解表类药物在脏腑病证中的运用[J]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8):134-136.
被引量:1
1
凌耀星.
《内经》对脏腑辨证的启示[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25(6):1-4.
被引量:4
2
黄荣昌.
二则殆案的启示[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25(11):10-11.
3
郑炜.
川芎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14(2):51-53.
被引量:13
4
罗和春.
新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的启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06-807.
被引量:12
5
戴恩来.
从拔火罐、刮痧治愈蛋白尿得到的启示[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5):91-92.
6
李菊花.
李氏剁刺法治疗早期郁证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6):125-125.
7
胡兵,安红梅,沈克平.
补中益气汤现代药理学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7):752-755.
被引量:35
8
唐卫华.
李东垣治疗麻木探析[J]
.中医药学报,1999,27(6):7-9.
被引量:1
9
杨同锡.
阴火及甘温除大热与免疫关系初探[J]
.陕西中医函授,1994(6):8-9.
被引量:2
10
朴利文.
发热治验1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26-26.
新中医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