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文明:缘由·实质·要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呼唤"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
于丽先
王庭芳
机构地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8期200-202,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缘由
实质
要求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4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3
参考文献
8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50.
2
巨乃岐,刘冠军.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1):13-27.
被引量:2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1.
被引量:1
4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26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5.
被引量:172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被引量:50
7
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7.
被引量:180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胡友静,李蕾.
关于生产力的新认识[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2):28-31.
被引量:5
2
巨乃岐,宋海龙,王建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9-22.
被引量:1
3
巨乃岐.
现代生产力结构探析[J]
.天中学刊,2006,21(1):50-54.
被引量:4
4
明成满.
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1-5.
被引量:1
5
巨乃岐.
我国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重大缺失——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探析[J]
.学术论坛,2007,30(4):1-5.
被引量:11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
被引量:89
7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978.
被引量:1
8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971.
被引量:1
9
牛文元.自然地理新论,1981.
被引量:1
10
列宁.列宁全集,197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40
1
康沛竹.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宁夏社会科学,2005(6):85-89.
被引量:3
2
尚会永.
经济投机:市场经济应该慎用的话语[J]
.理论与改革,2006(1):136-138.
3
巨乃岐,宋海龙,王建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9-22.
被引量:1
4
巨乃岐.
现代生产力结构探析[J]
.天中学刊,2006,21(1):50-54.
被引量:4
5
明成满.
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1-5.
被引量:1
6
巨乃岐.
我国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重大缺失——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探析[J]
.学术论坛,2007,30(4):1-5.
被引量:11
7
陶贤都.
科技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与功能[J]
.开封大学学报,2007,21(2):22-24.
8
刘建伟.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2007(12):9-13.
被引量:3
9
王亚杰,张彦通.
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J]
.教育研究,2008,29(2):47-52.
被引量:43
10
王成稼.
大力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7-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2
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3):10-17.
被引量: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12):16-38.
被引量:12
3
贾玉娥,祝晓光.
科学把握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21-24.
被引量:1
4
张梓太.
中国环境立法应适度法典化[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1):239-245.
被引量:44
5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J]
.求是,1997(18):2-23.
被引量:190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
.求实,1995(11):17-28.
被引量:4
7
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81-84.
被引量:4
8
I.费切尔,孟庆时.
论人类生存的环境——兼论进步的辩证法[J]
.世界哲学,1982(5):54-57.
被引量:20
9
杜群.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J]
.比较法研究,2002,16(4):55-64.
被引量:24
10
胡友静,李蕾.
关于生产力的新认识[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2):28-3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翁伯琦,雷锦桂.
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低碳农业[J]
.鄱阳湖学刊,2011(3):14-21.
被引量:4
2
吕忠梅.
发现环境法典的逻辑主线:可持续发展[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1):73-86.
被引量:79
3
巨乃岐,刘冠军.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1):13-27.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
吕忠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价值论[J]
.政治与法律,2023(7):2-17.
被引量:19
2
吕忠梅.
环境法典编纂论纲[J]
.中国法学,2023(2):25-47.
被引量:93
3
马宁,韩悦.
西藏“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38-44.
4
焦艳鹏.
领域型法典编纂中法律责任的设定——以生态环境法典为例[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1):112-126.
被引量:20
5
黄锡生,黄淑婷.
法典化视域下自然资源立法的体系化路径[J]
.河北法学,2023,41(5):2-19.
被引量:8
6
岳小花.
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区域性生态保护立法的体系化路径[J]
.河北法学,2022,40(11):119-138.
被引量:11
7
阙占文,钟昕益.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环境法典表达[J]
.法治论坛,2023(2):199-213.
被引量:2
8
陈伟.
环境法典中的生态环境标准:属性、问题与体例[J]
.法学评论,2023,41(1):164-175.
被引量:11
9
吕忠梅.
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问题[J]
.荆楚法学,2022(1):25-40.
被引量:28
10
刘彤彤.
生态法治视域下央地权力的规范配置[J]
.法商研究,2024,41(4):39-54.
被引量:2
1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J]
.黄埔,2009(4):64-64.
2
张旭.
现实与现代:建立中国经济学的时代选择[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1):23-33.
3
杨霞光.
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代的选择[J]
.中国市场,2007(5):192-192.
4
乔广奇.
理性和不确定性[J]
.科学与财富,2011(8):194-195.
5
宋斌.
中国猎头何去何从[J]
.国际人才交流,2012(11):46-47.
6
徐敏.
以文化工程引领文化产业兴盛[J]
.金陵瞭望,2009(13):34-35.
7
巨乃岐,田华丽.
自然生产力:后现代生产力的核心范畴——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5):1-7.
被引量:4
8
贺钦.
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历史路径与现实挑战[J]
.改革与战略,2014,30(8):124-129.
被引量:3
9
张培豪.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时代困境及其出路[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6):1-3.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