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理工科专业的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更专业"做事",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教育学生如何更全面"做人"。理工类大学生必须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素质已成共识。文章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
作者
徐倩
杨晗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年第10期28-29,共2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人文素质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叶桂郴.
理工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9):48-50.
被引量:3
2
桂署钦.
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之二[J]
.教育与职业,2009(11):168-169.
被引量:7
3
罗树琼,杨凯.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201-201.
被引量:3
4
王雪燕,张绍旭.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2):30-31.
被引量:16
5
吴锋锋,张强.
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52-15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世超.
“两课”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培养[J]
.领导科学论坛,2006(1):26-28.
被引量:1
2
黄玉莉.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
.教育探索,2006(12):89-90.
被引量:19
3
傅有明.
现代大学十大办学理念[J]
.中国成人教育,2007(5):15-16.
被引量:6
4
人文学科与人文素质[N].光明日报,2004(3).
被引量:1
5
张予东.
关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71-73.
被引量:5
6
刘晓明,陆文颐,庄偃红,朱远程.北京地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8(01).
被引量:1
7
韩奇生,卿中全.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
.高教探索,2008(5):135-136.
被引量:46
8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5):119-122.
被引量:332
9
火玥人.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4):84-87.
被引量:14
10
刘舜尧.
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5):73-77.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24
1
李中昌,夏朝霞,刘洋.
和谐校园视野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微[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70-74.
被引量:5
2
唐晖,马亮.
高校理工院系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1):43-45.
3
唐西京.
论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0(2):8-10.
被引量:10
4
钟采桑.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2).
被引量:1
5
吴培英,郝静,张艳红,李润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融通的实践研究——以忻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6-8.
被引量:6
6
石玉威,王德座.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J]
.科技信息,2010(33).
被引量:5
7
黄晓丽.
浅论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J]
.大观周刊,2012(31):179-179.
8
杨莉.
理工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策初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9):133-136.
被引量:1
9
禹丽娥,彭青林.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理工科学生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3(17):23-23.
被引量:1
10
宋瑞明,马细霞,赵培培,王珂珣.
基于现代化水利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法探讨——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34-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李蓉蓉.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106-109.
被引量:30
2
王茂福.
在文科课堂互动中培养理工科生的沟通能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4):146-150.
被引量:8
3
汪勇刚.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10):127-1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彦,陈卫增,俞小芳,王晓炜.
工科大学生交际技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2014(4):132-132.
1
周红敏.
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5,0(8):72-73.
被引量:4
2
戴跃侬.
人文素质:理工科大学生成才之基[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3):85-87.
被引量:13
3
徐婷.
新时期理工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J]
.青年文学家,2013,0(4X):155-155.
被引量:1
4
高薇.
论学生社团在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J]
.学理论,2014(32):237-238.
被引量:1
5
代荣荣,周思柱,冯进.
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
.现代农业科学,2008(6):88-90.
6
夏兆阳,张宁.
应用型大学本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06(5):44-46.
被引量:17
7
肖永霖,陆荣双,李轶.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与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33-134.
被引量:1
8
简志宏,王君刚.
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1(2):86-88.
被引量:5
9
李蕊倩.
浅谈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75-277.
被引量:1
10
王新林,荣军士.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2(12X):175-175.
被引量:3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