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坚持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肥力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农村多数都是将收获后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就地直接烧掉,或作农家炊事之用,这是十分落后的利用和处理秸秆方式。农作物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农田重要的有机肥源,我们应该尽力做到秸秆还田。1秸秆还田的作用和意义1.1促...
作者
于晶贤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情报所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69-69,77,共2页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质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6
1
李焕珍,张忠源,杨伟奇,李纪柏,张继宏,潘贺玲,李福祥,徐萍,刘乙俭,金福兰,王永清.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J]
.土壤通报,1996,27(5):213-215.
被引量:56
2
李清泉.
麦秸还田大豆增产效果[J]
.大豆通报,1996(5):6-6.
被引量:1
3
刘鹏程,丘华昌.
水稻高留茬还田的土壤培肥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1995,34(1):33-35.
被引量:10
4
王国法,蒋彭炎,陆龙泉,吴柏荣.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J]
.浙江农业科学,1994,35(6):271-273.
被引量:1
5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玉米秸直接还田后的转化及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J]
.土壤通报,1993,24(3):123-125.
被引量:16
6
况陵生.麦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效应的研究[J]土壤肥料,1986(0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彭祖厚,唐德琴.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上的作用[J]土壤肥料,1988(02).
被引量:1
2
刘经荣,刘永厚,张德远,郭成志.稻草还田对水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1984(02).
被引量:1
3
王维敏.麦秸、氮肥与土壤混合培养时氮素的固定、矿化与麦秸的分解[J]土壤学报,1986(02).
被引量:1
4
赵秉强.
秸秆直接还田的产量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年际动态变化[J]
.耕作与栽培,1991,11(4):45-48.
被引量:9
5
刘金城,杨晶秋,白成云.
地膜覆盖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J]
.华北农学报,1991,6(1):99-104.
被引量:18
6
杨志谦,王维敏.
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J]
.土壤肥料,1991(5):43-46.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
77
1
李萍,熊伟,冯平,薛会英,蔡晓布.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J]
.土壤,2004,36(6):685-687.
被引量:12
2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6
3
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朱小平,常连生.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5-9.
被引量:15
4
曾江海,王智平,胡春胜,张玉铭.
华北半湿润区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特征[J]
.土壤肥料,1996(4):1-4.
被引量:19
5
谢兆森,吴晓春.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2006(1):1-4.
被引量:57
6
韩成伟,张岩,李时群.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发展概况[J]
.农业与技术,2005,25(4):121-124.
被引量:8
7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48.
被引量:62
8
田慧,肖启明,谭周进,肖克宇,肖嫩群.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腐解稻草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49-52.
被引量:13
9
张志丹,赵兰坡.
土壤酶在土壤有机培肥研究中的意义[J]
.土壤通报,2006,37(2):362-368.
被引量:43
10
谭周进,肖嫩群,张杨珠,盘莫谊.
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腐解稻草的使用技术研究[J]
.生态环境,2007,16(2):573-578.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3
1
吴伯志,刘立光,郑毅,夏振远,M.A.Fullen,D.J.Mitchell,A.P.BartonT.J.Hocking.
不同耕种措施对坡地红壤侵蚀率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1996,16(5):17-20.
被引量:21
2
王效举,龚子同.
红壤丘陵小区域水平上不同时段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和分析[J]
.地理科学,1997,17(2):141-149.
被引量:55
3
王荣堂,王善学.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1):8-10.
被引量:3
4
曾希柏,关光复.
稻田不同耕作制下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变化研究[J]
.生态学报,1999,19(1):90-95.
被引量:43
5
李秧秧,黄占斌,黄少燕.
不同土壤大气湿度组合下玉米生长及水分光合特性反应[J]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2):23-26.
被引量:8
6
李维岳.
玉米高产稳产的土壤条件分析及调控措施探讨[J]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3):3-4.
被引量:6
7
SulimanA.Elnazif,罗锡文.
不同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英文)[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2):85-90.
被引量:9
8
王洪中,张忠武,贾秋鸿.
云南坡耕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4):18-20.
被引量:21
9
汪忠华,陈思哲.
麦秆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1999,19(5).
被引量:9
10
胡祥英,顾绍军,孙皓,刘群松,方鸿国.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J]
.当代生态农业,1999,8(3):108-11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朱静,黄标,孙维侠,杨荣清,邹忠,丁峰,苏健平,黄耀,金洋,毕葵森.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2006,38(2):158-165.
被引量:54
2
蔡承智.
不同地表处理下坡地土壤温度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1,21(6):41-4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朱静,黄标,孙维侠,丁峰,邹忠,苏建平.
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1-12.
被引量:42
2
廖菁菁,黄标,孙维侠,邹忠,苏建平,丁峰,黄耀.
农田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J]
.土壤学报,2007,44(4):620-628.
被引量:29
3
齐雁冰,黄标,顾志权,赵永存,孙维侠,王志刚,杨玉峰.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1):50-56.
被引量:57
4
王志刚,赵永存,廖启林,黄标,孙维侠,齐雁冰,史学正,于东升.
近20年来江苏省土壤pH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08,28(2):720-727.
被引量:94
5
蔺昕,李晓军,孙铁珩,李培军,孙丽娜.
沈抚石油污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J]
.生态学杂志,2008,27(4):569-572.
被引量:4
6
程建峰,戴延波,姜东,潘晓云,刘宜柏,曹卫星.
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氮营养的关系[J]
.土壤,2008,40(2):243-248.
被引量:1
7
罗明,潘贤章,孙波,宗良纲.
江西余江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研究[J]
.土壤,2008,40(3):403-406.
被引量:10
8
孙孝林,赵玉国,赵量,李德成,张甘霖.
应用土壤-景观定量模型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及制图[J]
.土壤,2008,40(5):837-842.
被引量:31
9
王晶,杨茹玮,徐琪,杨竞.
苏南地区16年间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6-47.
被引量:1
10
苏建平,黄标,丁峰,邹忠,殷丽萍,王冬梅,周志宏,陈小明,丁扣琪,李峰.
江苏省如皋市3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析[J]
.土壤通报,2009,40(1):66-71.
被引量:9
1
林长辉.
水稻促高产插秧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5):33-33.
2
张丽,王康,武梅兰.
麦秸合理归还土壤的途径[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62-62.
3
依实.
玉米收获茎秆根茬就地还田农具[J]
.农家机械化,1989(6):9-9.
4
华晶,摆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12S):15-15.
5
芮孔明.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2016(11S).
6
王玉堂.
草木灰的新用场[J]
.农家参谋,2012(1):13-13.
7
于成军,张玲.
小麦缺素症状及防治方法[J]
.现代化农业,2009(7):14-15.
8
王玉堂.
草木灰的用场[J]
.科学种养,2012(6):64-64.
9
敖礼林,况小平,饶卫华.
花生优质、丰产的精、准施肥技术[J]
.新农村,2009(6):16-16.
被引量:1
10
李喜国.
花生科学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2010(11):17-17.
被引量:1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