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堂会演剧的形式、女观众与狎旦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堂会演剧"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曲演出形式,因长期以来与民间生活紧密结合,学界忽视了其演剧的本质。然而大量的演出史料表明,这一客观存在的且有着独特个性的戏曲演出现象,曾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明清时期戏曲的进程,从16世纪中叶直至19世纪末,声腔剧种的传播、剧本剧目的流传、表演技艺的精进、导演理论的成熟等,无不受到堂会演剧的影响与推动。本文即从表演形式的调整、观众构成的改变、审美趣味的养成等角度,从整体上观照和思考这一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戏曲史事实,并力图对其作出客观、理性的评述,一方面揭示其戏曲史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探讨这一重要的戏曲史事实被忽视和被遮蔽的原因。
作者 李静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明清堂会演剧研究"(编号:05CB069)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6

  • 1汤来贺.《内省斋文集》卷七《梨园说》,王利器辑.《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301页. 被引量:1
  • 2钱德苍.《新订解人颐广集》卷八《谠言录》,王利器辑.《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257页. 被引量:1
  • 3杨静亭.《同治都门纪略》,清同治甲成年(1874年)刻本. 被引量:1
  • 4李静.戏钱与赏封——考察明清堂会演剧形态的别一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97-100. 被引量:2
  • 5狄葆贤.《平等阁笔记》,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65页. 被引量:1
  • 6李静.明清堂会演剧场所叙说[J].民族艺术,2002(2):168-185. 被引量:3
  • 7叶绍袁.《年谱别记》,嘉业堂丛书本,民国二年(1913年)刊本. 被引量:1
  • 8吴长元.《燕兰小谱》,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上,第47页. 被引量:1
  • 9汤显祖著,陈同,谈则,钱宜合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硬拷”批语,第131页. 被引量:1
  • 10张次溪.《九青图咏·紫云传》,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下,第1001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5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