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的家——论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主题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海派文学对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没有做全面、彻底的批判,相反,它对家文化有所依恋,这导致海派文学的家文化主题有着传统含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认同家族血缘文化,精神还乡;彰显儒学家庭价值观,消解个体;凸显儒家家庭伦理,对其有质疑、批判,也有眷顾。海派家文学反映出海派文学精神有一定的传统取向,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
作者
陈绪石
机构地区
上海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67-73,共7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海派文学
家文化
传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关纪新.
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系列论文之二[J]
.江汉论坛,2008(1):117-121.
被引量:6
2
曹书文著..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59.
3
罗成琰著..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334.
4
施蛰存.北山散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2
5
佚名.周礼·仪礼·礼记[C].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6
邵龙宝.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5):1-3.
被引量:2
7
佚名.孝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樊骏.
认识老舍(上)[J]
.文学评论,1996(5):5-17.
被引量:56
2
《我怎样写<猫城记>》.
被引量:1
3
老舍.《檀香扇》,《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23页.
被引量:1
4
老舍.《四世同堂》(上),《老舍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18页.
被引量:2
5
老舍.《四世同堂》(下),《老舍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6、244、77页.
被引量:1
6
陈龙海.道家之中西问题[N].光明日报(国学版),2008-01-28(1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王子龙.
试析二十世纪"京津"与"东北"满族文学差异--以老舍与端木蕻良笔下女性形象为中心[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20(4):54-56.
2
冯晓宪,舒瑜,彭秀英.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0(3):30-32.
被引量:14
3
麻进余.
魏晋时期儒道思想的关系——基于名教与自然之辨[J]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3):46-49.
4
王卫平,范译鹤.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传统价值观念[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1):31-36.
5
魏韶华,李雅坤.
2006—2016年老舍研究述评[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8(4):98-106.
被引量:1
6
郝瑞娟.
论老舍小说中“国家至上”的价值主题[J]
.嘉应学院学报,2019,37(4):76-80.
7
石兴泽.
新世纪以来关于“满族作家老舍”研究述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22,40(3):52-61.
同被引文献
41
1
吴福辉.
京派海派小说比较研究[J]
.学术月刊,1987,19(7):45-50.
被引量:13
2
许道明.
海派文学的现代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3):42-48.
被引量:7
3
吴福辉.
现代商业文明吹拂下的海派小说[J]
.文艺争鸣,1993(6):36-44.
被引量:5
4
王爱松.
从文化影响看“京派”与“海派”的自然形态[J]
.贵州社会科学,1994(1):67-72.
被引量:4
5
罗康隆,朱兴文.
中国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权利样态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1-14.
被引量:8
6
任静.
海派女作家的流变轨迹与内在差异[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44-47.
被引量:1
7
罗时进.
“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唐代诗歌发展的转关与演进[J]
.文学评论,2007(2):193-199.
被引量:7
8
郁达夫.沉沦[M].上海:泰东书局,1921.
被引量:3
9
叶维廉.《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叶维廉文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216页.
被引量:1
10
蒙田.《论经验》,《我知道什么呢--蒙田随笔集》,辛见、沉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年版,第149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邓伟.
从“史中之史”到文学“话语体系”——宇文所安文学史观摭论[J]
.江汉论坛,2011(2):103-107.
被引量:1
2
丁增武.
“唯美”与“颓废”之死——关于《银杏之果》与《沉沦》之接受的比较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74-79.
被引量:1
3
肖智仁.
论贾平凹《秦腔》的独特叙事艺术[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7):80-80.
4
周元鹤.
新时期海派文学研究综述[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6):107-109.
5
顾军霞.
论阿来《河上柏影》中“异乡”与“混血”的身份诉求与主体性表达[J]
.大理大学学报,2019,4(3):33-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朱成.
从《沉沦》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J]
.青年时代,2016,0(32):3-3.
2
孙太.
比较视域下的重写中国文学史策略——以哈佛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5):105-116.
被引量:2
3
张宗帅,邓小燕.
从“寻根文学”到“生态寻根”——以阿来的生态写作为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3):87-97.
1
朱立明,郭英凯.
田纳西·威廉斯家庭剧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
2
王连侠.
一位精神还乡者的歌哭——读天天的诗[J]
.安徽文学,2013(1):126-130.
3
颜敏.
生命返顾与精神还乡——读舒仁庆《时间印记》[J]
.创作评谭,2012(3):26-28.
4
邓新跃,黄细梅.
以毒清流以殄宗社——试析王夫之对竟陵派诗学思想的批评[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100-102.
5
李兴阳.
城市羁旅者的精神还乡——李诗德散文片论[J]
.黄河文学,2012(5):120-124.
6
古耜.
在传统与新变中酿造诗美——谭仲池诗歌赏读[J]
.诗歌月刊,2004(11):9-11.
7
杨晓丹.
读《沉睡的大固其固》——解读迟子健小说的“精神还乡”[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93-95.
8
聂林.
固守与回归──兼论辛格创作的传统取向[J]
.山东外语教学,1994,15(3):138-142.
9
於曼.
无奈的精神还乡──读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老庄》[J]
.小说评论,1999(1):13-16.
被引量:16
10
江天.
精神还乡[J]
.江淮法治,2012(18):57-57.
贵州社会科学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