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优势与区域差距演化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阐明:区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不是绝对地消除这种差距,而是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各区域差距的过度扩大,并随着条件的恶化。
作者
孟庆红
机构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社科系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0,共4页
On Economic Problems
关键词
区域差距
非均衡理论
公平
投入
区域优势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127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邓伟根..区域产业经济分析[M],1993.
2
世界银行编..一九八三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213.
3
理查德·S·埃考斯.《区域发展》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吴德刚.
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研究[J]
.教育研究,1999,20(7):22-26.
被引量:42
2
姜绍华.
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势分析[J]
.齐鲁学刊,1999(2):118-124.
被引量:8
3
李欣欣.
我国西部开发十年概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00(1):15-22.
被引量:17
4
孙占奎,张淑兰.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J]
.理论探讨,1999(3):67-68.
被引量:1
5
孟庆红.
论区域优势的演变规律[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2):13-17.
被引量:1
6
刘增禄.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对策[J]
.理论研究,1999(1):5-8.
被引量:1
7
张兴平.
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5(2):14-16.
被引量:9
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被引量:2
9
西部大开发政策建议[N].经济参考报,2000-05-10.
被引量:1
10
高振刚,高缅厚.
中国区域发展:从平衡到倾斜从倾斜到协调[J]
.当代经济科学,1998,20(4):40-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陈贺强.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2):56-58.
被引量:2
2
樊敏.
基于特色产业形成机理的区域选择标准[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9(2):22-24.
3
孟庆红.
区际合作与区际优势重组[J]
.财经科学,2000(1):66-70.
被引量:8
4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课题组.
我国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特点[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14(1):1-8.
被引量:4
5
李好好,杨珂.
从经济效益论西部大开发[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1(4):15-19.
被引量:1
6
詹胜利,陈畅.
区域经济差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44-4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李星云.
论江苏教育与经济的均衡发展[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4.
2
陈晓楠.
GuitarPro4.10基本操作教程part.2[J]
.科技资讯,2005,3(33):32-34.
3
张贡生.
东西合作研究述评[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5(2):26-33.
被引量:1
4
张丽.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实现东西区域协调发展评析[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52-54.
5
徐杰.
我国东、中、西部人均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6):76-78.
6
李小菊,李豫新.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2006(2):48-53.
被引量:4
7
刘艳萍.
区域经济合作博弈[J]
.现代商业,2007(05X):134-135.
被引量:2
8
车冰清,朱传耿.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分析[J]
.学习与实践,2008(2):19-25.
被引量:4
9
李晓颖.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与对策[J]
.特区经济,2009(2):219-221.
被引量:7
10
付八军.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探寻——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8):4-6.
被引量:7
1
方颖,陆铭.
非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评袁志刚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J]
.经济研究,1997,32(8):67-70.
被引量:2
2
袁建文.
关于非均衡理论的探讨[J]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9(1):14-15.
3
肖朗.
关于非均衡理论[J]
.电力技术经济,2001(2):66-67.
被引量:1
4
何涌.
西方经济学非均衡理论介绍[J]
.经济学动态,1985(11):56-59.
5
方福前.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J]
.教学与研究,1996(3):64-69.
被引量:1
6
张军民,刘金娥.
从区域特色看兵团经济持续发展战略[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1(3):5-7.
7
沈华嵩.
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历史地位的衰落[J]
.财经科学,1988(11):41-45.
被引量:1
经济问题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