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方剂中的“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是方剂中常用的两种配伍方法 ,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本文试图通过方剂运用举例来阐明"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区别和联系,并且认为两者的辨别要点在于所诊治病症的病机。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带来帮助。
作者
鲁栋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10年第6期1085-1086,共2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寒热并用
制性存用
病机
方剂学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王昌儒,王均宁.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新疆中医药,2006,24(4):59-60.
被引量:2
2
谢焕荣.
从对“无大热”的理解谈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J]
.河南中医,2003,23(12):1-2.
被引量:5
3
王利,胡园.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9例[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23-122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张伯萸.中医内科学,第5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5.
被引量:1
2
高桂新,周平安.
东北地区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识[J]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57-205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4
1
刘华东.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探析[J]
.国医论坛,2006,21(2):5-6.
被引量:10
2
桑杲,陈志敏.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6):366-368.
被引量:14
3
唐瑛,沈宏春,王科闯.
浅析《伤寒论》第63条[J]
.河南中医,2009,29(6):525-526.
被引量:2
4
李霞,张永平,娄金波,刘维琴,李本根,杨源,王清.
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5):66-68.
被引量:12
5
覃骊兰,熊尤龙.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4):63-64.
被引量:13
6
黄贵华,曾飞剑.
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近况[J]
.广西中医药,2012,35(2):6-7.
被引量:3
7
郭小鸽,肖子曾,卢芳国.
麻杏甘石汤方、证、药、煎法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3(4):120-122.
被引量:4
8
邓维海.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80-181.
被引量:8
9
李琳琳.
痰热清治疗急性支气管炎44例[J]
.陕西中医,2014,35(2):181-182.
被引量:5
10
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
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30(1):110-114.
被引量:102
同被引文献
35
1
张笑平.
仲景方中寒热并用意义剖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82(4):20-22.
被引量:1
2
张仙娥.
辛开苦降法的应用体会[J]
.山西中医,2005,21(S1).
被引量:1
3
周岱翰.
论中医肿瘤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世界中医药,2007,2(1):6-7.
被引量:19
4
何赛萍.
论去性取用配伍方法及临床意义[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14-15.
被引量:9
5
骆文斌,吴承玉.
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29-2230.
被引量:12
6
黄力.
《伤寒论》方剂配伍组成思维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8-10.
被引量:3
7
袁通春,江劲波.
旋复代赭汤加味联合恩丹西酮预防化疗恶心呕吐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4-5.
被引量:3
8
吴帮祯.钟国才,李先域.浅谈《伤寒论》中的寒热并用法[J].四川中医,1983,2(2):23-24.
被引量:1
9
邓理有.《伤寒论》寒热并用法浅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1-10-31.
被引量:1
10
吴文刚.论《温病条辨》对《伤寒论》苦辛方的承袭和发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2):37-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鲁栋.
寒热并用方药作用机理简析[J]
.光明中医,2011,26(3):608-608.
被引量:9
2
陆长勤,陈永春,严志林,王冠华.
王少华苦辛通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J]
.中医学报,2015,30(9):1295-1297.
被引量:3
3
柴茂山.
中医方剂中寒热并用的配伍形式与临床病证相关性辨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07-308.
被引量:3
4
苏浩东,陈壮忠,俞婷.
“制性存用”配伍形式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3,5(1):20-23.
5
叶家和,刘长发.
刘长发教授寒热并用辨证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J]
.临床医学进展,2024,14(8):439-44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王江,周永学,谢勇波.
基于寒热并用配伍原则探讨慢性消化性溃疡的辨证施治[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75-77.
被引量:7
2
王江,周永学,谢永波.
广义和法析议[J]
.河北中医,2013,35(2):211-212.
被引量:11
3
李美,杨幼新.
从气机升降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
.河南中医,2017,37(5):761-763.
被引量:5
4
黄浩,倪诚.
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4):1-2.
5
姜娜娜,张俐敏.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142-142.
被引量:4
6
高奎亮,赵庆高,焦福智,张英羽.
李吉彦相反相成对药治疗脾胃疾病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71-1074.
7
段秀俊,刘培,陈飞,王伽伯,肖小河,杨超.
寒性药大黄配伍四味不同热性药所致药性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8):79-85.
被引量:2
8
赵雷勇,彭伟.
基于经方寒热并用法论治老年失眠[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6):23-25.
被引量:3
9
陈令媛,邹玺,吴坚,刘沈林.
脏腑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1,14(12):2228-2232.
被引量:5
10
向其兴,陈静,李寿彭(指导).
李寿彭运用痹痛宁治疗痹证经验[J]
.中医药通报,2022,21(5):14-16.
1
聂晶.
浅谈“制性存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3):124-124.
被引量:2
2
王昌儒,王均宁.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新疆中医药,2006,24(4):59-60.
被引量:2
3
汤金波,陈冠林,许仕杰,陈建南,周福生,赖小平.
探讨药物的不同剂量配比对复方功效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171-1172.
被引量:2
4
袁国庆.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例[J]
.江西中医药,1997,28(1):33-33.
被引量:2
5
汪芳东,王多成.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举例[J]
.河南中医,2005,25(2):63-63.
被引量:8
6
潘秀芝,李恩惠.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举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398-2399.
7
董先荣.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儿科运用举例[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98-99.
被引量:2
8
贾从心.
小柴胡汤运用举例[J]
.医学信息,2012,25(6):361-361.
9
彭学永.
和法临床运用举例[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4(1):10-11.
10
李健林.
常见虫类药的临床运用举例[J]
.医学信息,2011,24(16):5408-5408.
光明中医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