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社会越轨理论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西方传统和新社会越轨理论与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并以越轨理论为依据,为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提出一些新举措。
作者
项亚光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5,共5页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ing Abroad
关键词
西方
社会越轨
青少年
犯罪预防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6
1
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8,243.
被引量:6
2
欧阳马田.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4):77-83.
被引量:7
3
艾伯特K科恩.张文宏等译.越轨与控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124.
被引量:1
4
刘能.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
.青年研究,2003(11):30-37.
被引量:35
5
C. R. Shaw & H. D. McKay.1942.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Urban Area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被引量:1
6
W. B. Miller 1958. Lower Class Culture as a Generating Milieu of Gang Delinguency Joumal of Social Issues 1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乐国安.
越轨行为诱因辨析[J]
.社会学研究,1994(5):104-112.
被引量:41
2
[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被引量:13
3
佟新.越轨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6,(3).
被引量:2
4
LISKA,ALLEN.E. Perspectives on Deviance[M]. Engli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7.
被引量:1
5
陈显容,李正典.犯罪与社会对策——当代犯罪社会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6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7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被引量:20
8
GIRARD, CHRIS. Age, Gender, and Suicide: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3, (4).
被引量:1
9
[美]杰克·道格拉斯,弗兰西斯,互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M].张宁,朱欣民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10
MERTON, ROBERT K. 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38, (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5
1
徐菲.
青年女性犯罪的化学反应方程式[J]
.当代青年研究,2023(5):97-111.
2
徐楚清.
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
.理论观察,2022(3):101-106.
3
邓蕾.
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54-57.
被引量:9
4
曹梦楚.
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分析[J]
.科教导刊,2014(17):228-229.
5
彭艳芬.
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5):17-19.
被引量:2
6
郑卫东,张清友.
社区社会资本与乡村“问题少年”[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2):16-20.
被引量:4
7
谢旖隽.
“软素质”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核心[J]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
被引量:1
8
董金权.
社会学视野中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3):26-31.
被引量:2
9
石岩,王霆,刘卫军.
中外球场观众暴力事件中“袭警”问题审视[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293-298.
被引量:7
10
黎翔.
非法跨国移民集群化现象成因探析[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7,21(5):78-8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3
1
邓蕾.
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54-57.
被引量:9
2
吕翠凤.
自卑与内趋力——关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理论的评述[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4,7(3):201-204.
被引量:24
3
张云昊.
规则、权力与行动:韦伯经典科层制模型的三大假设及其内在张力[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2):49-59.
被引量:41
4
万明钢,李奈.
侵犯性行为与性别差异的跨文化研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4):33-38.
被引量:4
5
韩俊生.
论青少年犯罪与人的社会化[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2):14-17.
被引量:3
6
吴培冠,周晓瑾,赵巍.
从死囚遗书去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与心理原因[J]
.社会学研究,1993(4):19-21.
被引量:2
7
王曙光.
社会化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J]
.青年研究,1983(11):49-53.
被引量:3
8
崔惠民.
青少年犯罪之系统论的因果论[J]
.河北法学,1986,4(4):24-27.
被引量:1
9
凡勇昆,王帅.
问题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
.教育与考试,2008(3):80-83.
被引量:2
10
黎楠.
让游荡的孩子“回归”——关于健全未成年人社会帮教体系的呼唤[J]
.中国质量万里行,1999,0(7):30-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徐楚清.
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
.理论观察,2022(3):101-106.
2
陈君.
走向沉沦——从越轨社会学视角解读《狐火》[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2):39-42.
3
方木金.
论青少年犯罪综合预防机制之构建[J]
.青年探索,2014(6):84-89.
被引量:6
4
熊谋林,胡瑶,张琪,马丽源,代亮亮,刘美彤.
青少年越轨、犯罪与“社会一体化”预防理念——基于四川省三市调查的启示[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1):38-57.
被引量:13
5
常进锋,尹东风.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阐释[J]
.当代青年研究,2019,0(4):49-5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冉卫红.
不可或缺的优雅——论中国现代陶艺的品质[J]
.中国陶瓷,2000,36(1):41-42.
被引量:4
2
刘昊.
2014年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
.青年学报,2015(1):78-83.
被引量:2
3
张红梅.
对涉罪未成年犯的调查及思考[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49-53.
4
商秀妍.
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J]
.现代交际,2016(3):87-88.
被引量:2
5
梁成林.
农村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实施[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9):143-143.
6
刘若谷,苏春景.
虞犯制度背景下工读学校改革走势的思考[J]
.中国特殊教育,2016(8):60-66.
被引量:9
7
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柴佳荣,邢雨,熊谋林,王孽兰,周倩,姚君,郑夫.
论人民检察院在恢复性司法中的作用——以双流附条件不起诉模式为视角[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6):28-52.
8
钱松.
未成年人犯罪刍议[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3):73-80.
被引量:3
9
刘敏.
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探讨[J]
.现代交际,2018(5):250-250.
被引量:3
10
常进锋,陈国栋.
场域-惯习理论: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J]
.青年探索,2019,0(3):83-91.
被引量:2
1
杨婷.
社会越轨理论发展脉络浅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9):159-160.
被引量:2
2
朱妍文,李依林.
酒后驾车的社会学审视——在社会越轨理论角度下[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7):13-14.
3
蒋影明.
是什么让社会越轨在蔓延[J]
.中国社会导刊,2007(01X):44-45.
被引量:1
4
郭晓辉.
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7):251-251.
5
张兆松.
晚近腐败犯罪立法、司法解释之回顾与展望[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26(1):122-128.
6
夏霞.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J]
.政府法制,2005(23):36-36.
被引量:1
7
张小雁.
试论政府官员的越轨行为[J]
.党政干部论坛,2004(1):25-26.
8
避免“社会越轨”的前提是要讲规则[J]
.公民与法治,2014(6):24-24.
9
南都社论.
避免“社会越轨”的前提是要讲规则[J]
.领导文萃,2014(2):25-25.
10
殷启新,彭宗庆,盛可.
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机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5):87-91.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