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28年国民党统治开始,中国第一次进入了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关系时期,寻求国际伙伴关系首次成为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的中德、中俄和中美关系各自具有鲜明的特性。中德关系建立在两国领导人互相信任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某些意识形态上的类似是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互补的经济利益使国民党可以实现平等的合作。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强双方对付共同敌人的力量而形成结盟的,之前都不具有恰当的合作机制,而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不利于结盟的因素。在中苏关系中,结盟意味着从直接敌对状态转向谨慎的合作。而中美之间非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既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合作也不会自动强化双方的官方关系。当结盟机制仓促建立起来时,却缺乏坚实的结构基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8-152,共15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