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评李胜清《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
出处
《武陵学刊》
201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Journal of Wuling
参考文献2
-
1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15-20. 被引量:21
-
2L. Lowenthal. Litera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Society [M]. Englewood Cliffs : NJ Publication, 1961: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0
-
1凌晨.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2):60-63.
-
2杨扬.影响“海派文学”的几个因素——上海经验的文学史表述[J].上海文学,2007(11):198-207.
-
3祁志祥.文学本体问题的理论反思——以钱中文先生《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为个案[J].文艺理论研究,2014(4):78-84. 被引量:2
-
4王天保.中国当代文论与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3):28-33.
-
5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J].文艺研究,2006(8):4-12. 被引量:32
-
6贺天忠,贺天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完准性解读[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61-67.
-
7董学文.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J].文艺研究,2007(6):27-35. 被引量:12
-
8汪正龙.2006年文艺学热点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3):146-151. 被引量:1
-
9李育红.当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78-81. 被引量:2
-
10陈凯.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6):119-120.
-
1陈桂龙.“矛盾就是事物”是一个科学的命题[J].哲学动态,1983(8):16-16.
-
2彭勇,邓蜀乔.面对困难,她选择了坚强[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2(1):27-27.
-
3许言,胡传顺.论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实现——兼论康德与亚里士多德至善概念的主要异同[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4):89-94.
-
4李伦娥.皇晓东:“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学生找到了工作”[J].湖南教育(上旬)(A),2009(5):15-17.
-
5鲜开林.“世界是物质的”提法不科学吗?——与李胜光、朱恩池同志商榷[J].哲学动态,1983(10):29-30.
-
6第一届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将在长沙举行[J].语言科学,2009,8(2):206-206.
-
7陈九年.现实的两种含义[J].哲学动态,1983(8):18-18.
-
8吴苑华.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J].学术界,2007(2):152-157. 被引量:2
-
9于光远.《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序[J].科学与无神论,2012(4):62-62.
-
10陈晏清,温克勤.论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