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民国文学史”替代“新文学”史考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文学"在中国文化界流行了近100年,为文学界神话大厦之一。在笔者看来,因"新文学"自身缘故,大厦崩塌,而我们如潜入历史与文学内心与外部审视,对1912年1月1日-1949年10月1日文学予以解构与阐释,科学地取代"新文学"的应该是"民国文学史"。
作者
汤溢泽
机构地区
湖南商学院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关键词
“民国文学史”
“新文学”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02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1
许志英,邹恬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708.
2
程光炜.
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与分歧反思[J]
.文艺研究,2007(5):4-11.
被引量:23
3
黄修己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563.
4
周扬.
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本提纲为未定稿,仅供编者在鲁艺讲授之用)[J]
.文学评论,1986(1):20-32.
被引量:31
5
王瑶.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4):1-24.
被引量:56
6
朱德发,邢富钧主编..中国新文学六十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481.
7
钱理群.
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48-50.
被引量:96
8
朱德发.
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36-41.
被引量:4
9
陈思和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422.
10
邱焕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判及其反思[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42-4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
.文艺理论研究,1999(1):12-20.
被引量:34
2
倪文尖,罗岗.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J]
.文艺理论研究,1999(1):82-83.
被引量:9
3
袁国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质疑[J]
.文艺争鸣,2002(4):24-28.
被引量:7
4
谭桂林.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性质与意义的质疑[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1):1-9.
被引量:24
5
洪子诚.
“问题的批评”[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7,0(5):71-72.
被引量:8
6
王富仁.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55-78.
被引量:70
7
旷新年.
寻找“当代文学”[J]
.文学评论,2004(6):138-145.
被引量:17
8
李怡.
“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J]
.文学评论,2002(4):85-96.
被引量:17
9
张向东,安文军.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思路的转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90-95.
被引量:4
10
郜元宝.
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J]
.当代作家评论,2006(5):4-18.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202
1
吴秀明.
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需要正视的八个问题[J]
.学术月刊,2021(1):161-171.
被引量:5
2
梁仪.
“探路者”的启示意义——回顾华忱之的治学之道与现代文学研究[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49-59.
3
贾雨薇.
“他者”的祛魅——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立场与“汉学心态”的反思[J]
.华夏文化论坛,2020(1):380-386.
4
张涛.
历史意识·启蒙精神·当下关怀——以近年三届“《扬子江评论》奖”获奖作品为中心[J]
.文艺争鸣,2020,0(2):73-79.
5
林培源.
在“文学性”与“历史化”之间——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品评[J]
.文艺论坛,2023(6):43-50.
6
陈迪强.
标记历史悬置“现代”——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命名、分期问题的一种思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21-25.
7
叶虎.
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论争及其局限[J]
.文艺理论研究,2001(6):48-54.
8
赵树勤,刘若凌.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论田仲济《中国抗战文艺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贡献[J]
.中国文学研究,2009(3):98-101.
被引量:2
9
祝学剑.
左翼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结合与冲突[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88-91.
10
成湘丽.
现当代文学史与文学作品课程关系新论[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S1):232-235.
同被引文献
55
1
张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以北京上海文学为中心[J]
.抗日战争研究,2001(1):58-70.
被引量:15
2
张泉.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J]
.北京社会科学,2005(4):12-21.
被引量:10
3
秦弓.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5.
被引量:15
4
张福贵.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94-98.
被引量:11
5
钦江(吴兴华).现在的新诗.燕京文学,1941,3(2).
被引量:3
6
郭蕊.《从诗人到翻译家的道路-为亡友吴兴华画像》[J].人物,1987,(1):78-78,77.
被引量:2
7
叶扬.《从前的事,可悲可笑又可怜》,见《东方早报》2010年6月6日.
被引量:1
8
张泉.《吴兴华---异常早慧的新诗探索》,《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出版.
被引量:1
9
(英)贺麦晓.《吴兴华、新诗诗学与五十年代台湾诗坛》,见《文艺理论与通俗文化(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发行,1999年出版.
被引量:1
10
张松建.《“新传统的奠基石”-吴兴华、新诗、另类现代性》[J].台北中外文学,200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怡.
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
.文艺争鸣,2011(7):60-64.
被引量:22
2
张泉.
深化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式——东亚场域中共时的殖民体制差异/历时的时代转换维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9-109.
被引量:6
3
罗执廷.
“民国文学”及相关概念的学术论衡[J]
.兰州学刊,2012(6):56-61.
被引量:12
4
汤溢泽.
对目前民国文学史话题的评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14(4):199-20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张春田,周睿琪.
吴兴华年谱简编[J]
.文化与诗学,2019,0(1):272-290.
被引量:1
2
高英.
从概念出发解读民国文学的研究及面临的窘境[J]
.人文之友,2019,0(18):38-39.
3
秦弓.
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J]
.文艺争鸣,2012(1):58-67.
被引量:25
4
苟强诗.
“民国文学”的多副面孔[J]
.当代文坛,2012(3):119-122.
被引量:3
5
张桃洲.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
.文艺争鸣,2012(9):45-48.
被引量:12
6
罗执廷.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民国出版机制[J]
.文艺争鸣,2012(11):49-56.
被引量:7
7
李怡,李直飞.
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主体性”问题?——兼谈“民国机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6-160.
被引量:8
8
熊修雨.
论“民国文学”的概念属性及其意义[J]
.文艺争鸣,2013(3):35-41.
被引量:2
9
李旺.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之反思[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59-63.
被引量:1
10
刘勇,张驰.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102-109.
被引量:6
1
范家进.
《鲁迅全集》:不尽的源头活水[J]
.出版广角,1999(5):78-79.
2
汤溢泽,郭彦妮.
论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128-130.
被引量:3
3
禹权恒,陈国恩.
返观与重构——“民国文学史”的意义、限度及其可能性[J]
.兰州学刊,2013(2):80-84.
被引量:3
4
赵普光.
“现代”的牢笼与文学史的建构——关于“民国文学史”的若干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122-126.
被引量:3
5
田心林.
历史短得多[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3(1):64-64.
6
晓梅.
金色的荒冢[J]
.小说界,1999,0(6):180-181.
7
张桃洲.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
.文艺争鸣,2012(9):45-48.
被引量:12
8
汤溢泽.
民国文学史特点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09-113.
9
丁帆.
关于建构民国文学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几个问题[J]
.当代作家评论,2012(5):5-14.
被引量:18
10
刘治斌.
“现代性”的扩张与困惑——“民国文学史”叙写的另一种解读[J]
.甘肃高师学报,2016,21(8):12-16.
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