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道教与彝族原始宗教的互动与融合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彝族是古代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文化辐射最强的民族之一,又因其宗教信仰与道教有诸多共通、相融之处,因而道教产生后便与彝族的原始巫教、祖先崇拜、毕摩祭祀等宗教活动互动、融合,进而促进了道教和彝族原始宗教的共同发展。
作者
杨甫旺
单江秀
机构地区
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Religious Studies
关键词
道教
原始宗教
彝族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B93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7
1
李世康.《南华彝族民间道教信仰》[J].彝族文化,2000,(4).
被引量:1
2
邓立木.
撒梅人的西波教[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3):48-53.
被引量:3
3
王有鹏.
犍为巴蜀墓的发掘与蜀人的南迁[J]
.考古,1984(12):1114-1117.
被引量:9
4
杨甫旺,李世康.
彝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6(3):135-141.
被引量:4
5
杨甫旺.
论道教在彝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6(1):26-31.
被引量:5
6
昆明市宗教事务局,昆明市道教协会编..昆明道教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7
李世康著..彝巫列传 禹步,巫步 步虚声,巫歌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80.
8
伍雄武,普同金著..彝族哲学思想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227.
9
白兴发著..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353.
10
郭武著..道教与云南文化 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419.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简报[J]
.考古,1959(4):185-187.
被引量:24
2
陆德良.
四川芦山县发现战国铜剑及印章[J]
.考古,1959(8):439-439.
被引量:3
3
叶其峰.
我国古代叟族的印章[J]
.文物,1980(9):77-81.
被引量:2
4
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调查简报[J]
.文物,1961(11):22-27.
被引量:16
5
王家祐.
记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铜器[J]
.文物,1961(11):28-31.
被引量:68
6
蒙文通.
巴蜀史的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5):41-89.
被引量:50
7
李正光,彭青野.
长沙沙湖桥一带古墓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57(4):33-67.
被引量:35
8
胡孚琛.
道家、道教缘起说[J]
.哲学研究,1991(4):59-68.
被引量:5
9
郭武.
道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J]
.云南社会科学,1993(4):50-57.
被引量:4
10
邓立木.
撒梅人的西波教[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3):48-5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7
1
王立平.
迤沙拉俚濮彝族婚姻家庭文化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0):77-78.
2
霍巍,黄伟.
试论无胡蜀式戈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89(3):251-259.
被引量:20
3
唐长寿.
乐山麻浩崖墓研究[J]
.四川文物,1987(2):28-34.
被引量:8
4
杨甫旺.
论道教在彝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6(1):26-31.
被引量:5
5
段渝.
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J]
.历史研究,2009(1):4-23.
被引量:62
6
杨奇威.
生态美学镜像中的撒梅人服饰艺术[J]
.民族艺术研究,2011,24(1):163-168.
被引量:1
7
李金发,蔡华.
传统的复兴与文化重构——对巍山土主文化复兴的人类学分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1):147-151.
被引量:1
8
李金发,蔡华.
论云南巍山彝区道教的新变化[J]
.青海民族研究,2011,22(2):169-172.
被引量:1
9
谢崇安.
也谈五尺道的开通及其对西南夷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1,31(5):162-168.
被引量:2
10
张亚月,张薇薇.
民族伦理视野中的民间宗教及其功用[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3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0
1
杨福泉.
佛、道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J]
.云南社会科学,1996(6):68-76.
被引量:4
2
胡起望.
论瑶传道教[J]
.云南社会科学,1994(1):61-69.
被引量:45
3
姜生.
论道教的成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106-111.
被引量:3
4
郭净.
试论傩仪的历史演变[J]
.思想战线,1989,15(1):74-80.
被引量:11
5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6
刘尧汉.
道家和道教与彝族虎宇宙观(下)[J]
.贵州民族研究,1984,4(2):104-122.
被引量:2
7
何乃英.
道教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J]
.当代亚太,1994(1):76-80.
被引量:3
8
徐梓.
“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6.
被引量:65
9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第9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2
10
蒙文通.《道教史琐谈》,《中国哲学》第四辑,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杨甫旺.
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彝族宗教信仰[J]
.宗教学研究,2013(2):151-156.
被引量:3
2
赵蕤.
论彝族、日本民间文学中的道教思想及二者关系[J]
.当代文坛,2015(4):93-96.
被引量:1
3
胡克森.
论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形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82-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祥兵,张学立.
彝族传统制度文化及其影响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5):57-64.
被引量:3
2
徐杰舜,李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定位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76-85.
被引量:8
3
叶建芳.
广西边疆儒释道与地方俗信文化交融研究——以龙州壮族丧礼为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1):16-21.
4
邱代东.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民间故事研究类别与热点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0):43-46.
5
罗艳芳.
彝族原始宗教中女性形象的动态变迁[J]
.中国民族博览,2015,0(6):33-34.
1
杨婧.
从伦理视角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融合[J]
.现代经济信息,2008(7X):146-147.
被引量:4
2
揭秘净土西藏22座神秘古老的宗教建筑[J]
.投资与理财,2014,0(16):106-109.
3
陈思清.
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百科全书——《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简介[J]
.思想战线,2010,36(5).
4
杨甫旺,李世康.
彝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6(3):135-141.
被引量:4
5
吴建萍.
论彝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1):62-65.
被引量:8
6
李荣祥.
昙华彝族原始宗教与生态保护[J]
.云南农村经济,2006(2):28-29.
7
张纯德.
彝族原始宗教再认识[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5(3):19-22.
被引量:1
8
陈思清.
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百科全书——读《彝族原始宗教研究》[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9(2):25-29.
9
杨莉萍.
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的发展[J]
.传承,2008(24):86-87.
10
张晓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
.前沿,2010(18):161-163.
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