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审视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伯恩施坦承认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注重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通过剧变由暴力革命手段去促成,社会民主党应当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活动,充分发挥议会的作用,在阶级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途径推动社会改良,并促进无产阶级的成长,最终和平进入社会主义。
作者
李达理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伯恩施坦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修正主义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三联书店,1965年版..
被引量:3
2
[德]伯恩施坦.《爱·伯恩施坦致奥·倍倍尔》,见《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64页、第66页.
被引量:1
3
伯恩施坦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料室编..伯恩施坦言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481.
4
[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马元德、彭金安、蔡升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第288页.
被引量:1
5
[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M].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被引量:2
6
叶明华.
改革新时期的思想解放[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5):110-11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1页、第287页、第77页.
被引量:687
2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被引量:6
3
.《调查显示受新劳动法影响逾万港商考虑撤离广东》.《凤凰财经》,2008年3月15日.
被引量:1
4
[美]库泽斯·波斯纳.《领导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3版,第154页.
被引量:1
5
《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载新华网,2008年4月12日.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殷叙彝.
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1):3-22.
被引量:7
2
张光明.
关于恩格斯的1895年《导言》——“马恩晚年转变”辨正之二[J]
.科学社会主义,2014(3):128-13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朱旭红.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历史后果——从当代“第三条道路”与伯恩施坦主义的比较看社会主义的发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91-97.
被引量:4
2
周宏,陈晓明.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J]
.江海学刊,2006(6):28-32.
被引量:3
3
程玉海,郑永朝.
伯恩施坦在1880—1895年间的思想变化评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2):135-139.
被引量:4
4
肖枫.
谢韬先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之我见[J]
.科学社会主义,2007(2):25-32.
被引量:14
5
徐崇温.
列宁与伯恩施坦:到底是谁修正了马克思主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7):13-19.
被引量:2
6
陈学明,朱南松.
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路线的形成及其教训——对伯恩施坦在恩格斯逝世后发表在《新时代》上的几篇文章的探讨[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5):23-33.
被引量:3
7
徐觉哉.
对伯恩施坦主义的重新解读[J]
.社会科学,2008(10):4-14.
被引量:5
8
汪亭友.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对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观点的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61-66.
被引量:9
9
贾淑品,俞良早.
重新审视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目的”关系的认识——兼论其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误解和背叛[J]
.甘肃社会科学,2010(2):115-118.
被引量:2
10
贾淑品.
对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的再认识[J]
.前沿,2010(1):9-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金玉容.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评析[J]
.长江丛刊,2017,0(21):169-170.
2
冉津宇,张思军.
近十年来国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2019,39(2):48-52.
1
侯宗源.
“一国两制”与传统法律本质理论的再认识[J]
.河北法学,1998,16(5):29-32.
被引量:2
2
孙显元.
论民主党派的性质[J]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9,5(3):48-52.
3
陈伦勇.
改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J]
.社会主义研究,1983(2):39-43.
4
聂凤峻,马士岭.
试论社会改良[J]
.科学社会主义,1985(1):25-30.
5
周新城.
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26-30.
被引量:7
6
杨华岳,伍沛沛.
从胡适的政治思想出发浅析社会改良对民主进程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2008(10).
被引量:1
7
施泽.
社会主义改革为什么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J]
.党政论坛,1990(12):36-38.
8
任弼时.
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J]
.刊授党校,2015,0(4):58-59.
9
刘发国.
“三三制”政权与多党合作理论刍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8(3):19-21.
被引量:3
10
王子彤,赵春霞,王伟.
论哲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转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7):47-48.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