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主党派进步性和代表性的政治价值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参政党。进步性与广泛性,不仅直接关系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民主党派代表及联系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的重要因素。
作者
刘洁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3,共4页
Changbai Journal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2007.488)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民主党派
进步性和代表性
政治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分类号
D0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220.
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N].人民日报,1989-12-30.
被引量:5
3
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18
4
江泽民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被引量:22
5
李小宁主编..统一战线新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86.
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02-18.
被引量: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N].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7-11/15/content_6257068.htm.
被引量:1
8
邓小平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被引量:3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被引量:9
10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编..“三个代表”与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37.
共引文献
143
1
刘忠碧.
开发执政资源 提升执政能力[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6):81-83.
被引量:1
2
刘文清.
从“公平分配”角度解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前沿,2006(5):220-223.
3
崔越.
马克思主义学风与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134-136.
4
单培勇.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J]
.求实,2006(7):44-46.
被引量:3
5
胡铁生,孙萍.
欠发达地区英语高层次教育改革探索——吉林省英语高层次教育评析及其对西北地区的启示[J]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34-236.
被引量:1
6
徐治彬.
以德执政应当成为党的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要素[J]
.求实,2007(5):19-21.
7
罗成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文化取向初探[J]
.理论月刊,2007(9):23-25.
被引量:2
8
朱志刚.
当前应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取向[J]
.生产力研究,2007(13):1-2.
被引量:1
9
李伟.
“党内和谐”思考[J]
.理论月刊,2007(11):16-19.
10
郑德荣,梁继超.
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5-3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7
1
顾思茂,谭莉.
参政党组织发展必须保持各民主党派的特色[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9.
被引量:6
2
金太军.
论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J]
.政治学研究,1997(3):59-63.
被引量:4
3
石作斌.
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6):23-29.
被引量:2
4
李艳.
美国两党政治趋同现象及原因评析[J]
.领导之友,2001(3):38-39.
被引量:1
5
张献生.
“趋同论”刍议[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32-35.
被引量:14
6
甄小英.
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 实现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4):99-103.
被引量:10
7
朱桂华.构建新时期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思考[J].宁夏社会主义学院,2010(3).
被引量:1
8
王军.从民社党走向看德国攻党间“趋同”现象[J].德国研究,2001,(1).
被引量:1
9
聂阿山.民主党派民主党派趋同性研究-基于青岛市、浙江省等地的调查[EB/OL].http://www.zjsy.org.cn/news-detail.aspx?id=4232&classid=189.
被引量:1
10
张瑞琨.
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研究[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4):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杨静.
创建以进步性为核心的民主党派党建文化[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5):47-52.
被引量:1
2
刘舒,薛忠义.
中国政党趋同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
.甘肃理论学刊,2013(2):33-37.
被引量:2
3
孟凤英.
我国政党协商民主保障机制的内在特质与价值性探析[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7(4):38-4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筱秀.
从形式代表到实质代表:中国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探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6):52-58.
被引量:5
2
徐庆华.
新思想对基层党建新实践的指引探讨[J]
.现代企业文化,2018,0(20):141-141.
3
柴宝勇.
新中国70年政党理论的回顾与总结[J]
.政治学研究,2019,0(6):36-46.
被引量:11
1
王小元,张璐.
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线[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2):1-4.
被引量:7
2
王理阳.
利益格局多元化条件下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群众基础的路径[J]
.清江论坛,2015(1):32-34.
3
彭朝家.
关于促进宗教和谐的几点思考[J]
.四川统一战线,2012(7):28-29.
4
陶文昭.
论时代精神[J]
.思想理论教育,2011(5):4-7.
被引量:4
5
陈华杰,陈金华.
浅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23(5):14-17.
6
崔雨风,傅烨红.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J]
.四川统一战线,2006,0(10):11-12.
7
刘吉元.
论新世纪民主党派参政代表的进步性和代表性[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8-29.
8
梁峰.
巢湖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座谈会,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J]
.安徽统一战线,2001(7):14-14.
9
肖庆华.
闸北区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建院50周年论坛[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53-53.
10
“两会”民主党派代表和委员谈参政[J]
.瞭望,1990(14):4-5.
长白学刊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