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日常生活理论视阈 被引量:1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on Daily Life Theo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视阈,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两个领域自身的特点及变化、理论在两个领域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形式和机制等差别决定了理论传播的差异,因此理论在非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显性传播,而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隐性传播,通过文娱休闲活动载体隐性负载、内隐于日常生活中的制度、日常消费的合理建构、日常人际交往等活动进行传播。 Daily Lif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se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Daily Life and Non- Daily Life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etic dissemination forms. Theories are disseminated in visible forms in Non- Daily Life, while invisible in Daily Life. The invisible dissemination forms include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stitutions, consump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Daily Llife.
作者 谢加书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8,共5页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2009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关键词 日常生活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传播 Daily Life Theory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dissemin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3页. 被引量:3
  • 2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求是学刊,2005,32(6):6-12. 被引量:49
  • 3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北京]《光明日报》,2006年2月14日. 被引量:4
  • 4刘学义著..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66.
  • 5[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黄华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被引量:1
  • 6闻晓祥,王南湜.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与新型的日常生活世界[J].社会科学战线,1999(3):193-200. 被引量:2
  • 7吴宁著..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16.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232
  • 9[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页. 被引量:6
  • 10衣俊卿著..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6.

二级参考文献9

共引文献296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