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I0001-I0003,共3页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同被引文献7
-
1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被引量:1
-
2王金杰,董永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23-25. 被引量:3
-
3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1):46-52. 被引量:23
-
4李飞,庄贵阳,付加锋,宋玉祥.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2):94-97. 被引量:50
-
5龚炳铮.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0(1):24-26. 被引量:20
-
6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2(2):30-35. 被引量:34
-
7刘阳.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管理观察,2010(2):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张延林.信息科技对低碳的双重影响及解决途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9):30-33. 被引量:4
-
2郭国庆,牛海鹏.信息化能否降低环境污染?[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2):75-78. 被引量:3
-
3杜雯翠.信息化能否降低城市环境污染?[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8(2):116-122. 被引量:7
-
4蒋祖华.构建油田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原则与路径[J].石油石化节能,2016,6(6):42-43. 被引量:1
-
5刘满凤,谢晗进.基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污染集聚空间异质性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8):166-175. 被引量:15
-
6李彦华,焦德坤.数字化水平对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21,39(6):1-13. 被引量:5
-
1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焦楚杰.创建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7-29. 被引量:26
-
2牟志臣.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4):187-187.
-
3郝远.发展高校科技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24(7):16-18.
-
4鲍健强.高校应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作出新贡献[J].高教与经济,2003,16(1):1-5.
-
5杨桂根.走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误区[J].池州师专学报,2004,18(6):39-40.
-
6谢彬,彭环环,付大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学文科(高考导航),2004(5):9-11.
-
7奚春雁,张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J].计算机教育,2009(1):9-9.
-
8奚春雁,张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J].计算机教育,2009(5):3-3.
-
9徐朝旺,时敦友.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9):46-47.
-
10郑文范,翟美荣.论新型工业化与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156-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