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部字典。它不仅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专著,也是记录古代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说文》正文共收录和玉有关的字140个,其中玉部126个,珏部3个,土部、石部各2个,金部、宀部、白部、斗部、几部、心部、艹部各1个,涉及内容涵盖了玉文化的方方面面。
作者
赵征
机构地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古代文化知识
《说文》
玉文化
《说文解字》
语言文字学
百科全书
全世界
字典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杨伯达.
良渚文化瑶山玉神器分化及巫权调整之探讨[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5):6-25.
被引量:6
2
杨伯达.
巫—玉—神泛论[J]
.中原文物,2005(4):63-69.
被引量:19
3
杨伯达.
西周至南北自制玻璃概述[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5):30-35.
被引量:13
4
陆宗达.
介绍许慎的《说文解字》[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3):56-6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3
2
涂白奎.
释“巫”[J]
.华夏考古,1997(1):89-92.
被引量:7
3
郭大顺.
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J]
.北方文物,1996(4):14-21.
被引量:46
4
王明达.
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J]
.文物,1988(1):1-31.
被引量:154
5
芮国耀.
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88(1):32-51.
被引量:128
6
甸村.
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J]
.文物,1997(8):4-8.
被引量:41
7
朱达.
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7(8):9-14.
被引量:52
8
郭大顺.
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J]
.文物,1997(8):20-26.
被引量:76
9
邓聪.
东亚玦饰四题[J]
.文物,2000(2):35-45.
被引量:14
10
福熹主编.《中国古玻璃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6
1
江翠,刘彩虹.
“玉”的文化内涵于汉语的投射[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0(2):131-135.
被引量:1
2
李青会,黄教珍,李飞,干福熹.
中国出土的一批战国古玻璃样品化学成分的检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18(2):8-13.
被引量:24
3
董俊卿,杨益民,冯恩学,毛振伟,王昌燧.
雷家坪遗址出土六朝玻璃珠的相关研究[J]
.江汉考古,2007(3):79-86.
被引量:3
4
李晓丹.
康乾时期玻璃窗和玻璃制品探究[J]
.清史研究,2007(3):20-25.
被引量:2
5
武玮.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陵墓出土葬玉蠡探[J]
.中原文物,2008(3):91-95.
被引量:2
6
杨海涛.
汉代玉佩的美学品格与造型特征[J]
.荣宝斋,2009(5):24-35.
7
杨福瑞.
试论巫觋集团在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神权地位[J]
.北方文物,2010(1):64-67.
被引量:5
8
何晓宁.
浅谈我国男性首饰的社会文化因素[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6):110-111.
被引量:1
9
何晓宁.
文化因素对古代首饰的影响与作用[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37-39.
被引量:1
10
李清临,余西云,凌雪,姚政权.
一件战国琉璃环的EDXRF无损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2):3395-339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王恩建,李艳云.
从汉字异构看古代玉文化[J]
.高校教育管理,1999(3):97-100.
被引量:3
2
罗会同.
内涵丰富的“玉文化”概说[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1):74-76.
被引量:2
3
李婷.
《说文解字》“玉”部字的文化阐释[J]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33-35.
被引量:2
4
田丰.
郭象“理”字探源[J]
.哲学分析,2012,3(6):83-95.
被引量:4
5
范进军.
试论《说文》“玉”部字所表现的中国玉文化[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4(5):24-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刘意红.
从《说文》“玉”部字看古代玉文化[J]
.北方文学(中),2013(1):133-133.
2
刘文静.
“理”字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
.今古文创,2021(39):106-107.
1
刘意红.
从《说文》“玉”部字看古代玉文化[J]
.北方文学(中),2013(1):133-133.
2
金克中.
和尚与庙[J]
.语文建设,2002(3):26-27.
3
杨淑丽.
《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53.
被引量:5
4
胡伟.
帛部、白部、■部、黹部字源流简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5):77-79.
5
毛远明,何山.
“皃”的俗变考察[J]
.中国语文,2010(6):557-560.
被引量:9
6
凌乙.
大学与小学[J]
.小学语文教师,2009(6):63-63.
7
王慧女.
巧选角度析文本——以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为切入点[J]
.新校园(中旬刊),2015,0(3):28-28.
8
宾瑾.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文、言并重”[J]
.基础教育研究,2012(12):63-63.
9
方展辉.
漫话宦官[J]
.语文知识,2001(9):36-37.
10
施晓风,宋高娃.
从语言认知层面看文言文的文化内涵[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120-123.
被引量:1
汉字文化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