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文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从学科性质到课程理解再到课程开发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语文性质“清思”后的“再思” 在我国,语文性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和争论,近半个世纪来从未停息过。诚如有人指出的:“语文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荣维东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9,共6页
关键词
语文性质
语文学科
课程开发
课程理解
范式转型
课程研究
性质问题
语文研究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1
胡绪阳.
新时期中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思辨与追问[J]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0):9-11.
被引量:4
2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92页.
被引量:1
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被引量:6
4
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5.
5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85.
6
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450.
7
张华.
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6-18.
被引量:81
8
李允,周海银主编..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6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邹有华.
教学认识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82,2(1):75-81.
被引量:13
2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3
3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34-37.
被引量:28
4
.《论语·子路》[M].,..
被引量:390
5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被引量:10
6
爱莉诺·达克沃斯 张华 仲建维 宋时春译.“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7
瞿葆奎 徐勋 施良方选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73.
被引量:3
8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1.
被引量:2
9
Giroux, H. A., Perma, A. N. & Pinar, W. F. (eds.) (1981).Curriculum & Instruction Berkley: McCutehan. p. 99.
被引量:1
10
卢梭 爱弥儿.李平沤译[M].商务印书馆,1978.7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8
1
刘万海.
教学即德性生活: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7):36-40.
被引量:22
2
马健生,王勇.
试论儿童在后现代视野中的消失[J]
.教育科学,2005,21(5):19-22.
被引量:6
3
李凤月.
新课程师资培训中人格教育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2):32-36.
被引量:1
4
许晓东,刘玉,江建军,陈梅芬.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1):107-110.
被引量:19
5
刘万海.
把表达需要的权利还给学生——与《论学生的需要》作者商榷[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7-13.
被引量:4
6
李丽.
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兼论学生的需要[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2):9-13.
被引量:7
7
孙振东.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
.教育学报,2006,2(2):11-24.
被引量:43
8
许晓东,杨坤涛,冯向东.
基于学科平台课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3):23-25.
被引量:23
9
钱雨.
是谁发明了学校——一个小学生的责问和一个教育者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76-78.
被引量:3
10
安桂清.
知识理解与教学创新——诠释学的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19-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韩立群.
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J]
.东岳论丛,1998,19(3):97-100.
被引量:3
2
雷实.
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9.
被引量:9
3
王尚文.
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1):73-75.
被引量:48
4
李廷扬.
新解依然无解——《新解“语文”》质疑[J]
.语文学习,1995,0(10):10-13.
被引量:2
5
曹明海.
语文:文化的构成[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4(7):4-6.
被引量:36
6
巢宗祺.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J]
.语文建设,2002(7):10-11.
被引量:73
7
潘新和.
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01(5):10-13.
被引量:21
8
岳增学,孙福坤.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兼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J]
.当代教育科学,2005(4):50-54.
被引量:12
9
王尚文.
求同存异,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31-34.
被引量:9
10
埃德加·莫兰,陈一壮.
论复杂性思维[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5):18-21.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7
1
刘云云.
语文课程性质之争及其本体论分析——基于塞尔的社会实在理论[J]
.汉字文化,2022(24):45-47.
被引量:1
2
屠锦红,徐林祥.
六十年来语文课程性质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6):97-102.
被引量:11
3
龚晓林.
语文课程性质的再认识[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70.
4
徐彩彩.
再论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多元化[J]
.考试周刊,2012(38):20-21.
5
胡家曙.
“语文课程性质”的逻辑追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9):53-57.
6
李青,苑昌昊,李广.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
.现代教育管理,2020(7):88-93.
被引量:4
7
荣维东.
语文课程属性的迷思与出路[J]
.语文教学通讯,2020(41):12-1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胡慧娟.
语文课程中语言情感体验的魅力[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7):111-111.
2
刘茨,单新涛.
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再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22-124.
3
郝成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性质的回顾与反思[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9):94-97.
被引量:1
4
屠锦红.
我国写作教学改革的突围之路[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10):3-7.
被引量:3
5
屠锦红.
民国与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以“开明版”和“人教版”为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22-128.
被引量:3
6
屠锦红.
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基于语文教育的整体考察[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34(5):48-50.
被引量:4
7
张群.
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思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5):100-102.
被引量:4
8
许书明,张悦恒.
由“语文”的独立成科看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16(1):64-67.
9
李广.
语文教科书本体价值阐论[J]
.教育研究,2021,42(1):75-82.
被引量:3
10
胡康乐.
开放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建构[J]
.最小说,2021(1):78-82.
1
茆晓明.
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0(12):55-56.
2
贾云.
论儿童观的范式转型——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儿童观[J]
.中国德育,2010,5(3):94-94.
被引量:1
3
彭志祥.
让课堂充满探究性学习的气息[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5):65-66.
4
麦笃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微[J]
.考试周刊,2008,0(6):30-30.
5
刘秀凤.
现代文阅读教学体会[J]
.课外阅读(中),2013(3):85-85.
6
郭开平.
语文到底是什么[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3):1-1.
被引量:1
7
李道东.
让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三语文学习进程[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9(2):31-34.
8
赵友红.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思考[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2):216-216.
9
曹素红.
怎样落实语文课的人文性特点[J]
.中小学电教(下),2008,0(7):101-101.
10
张小燕.
我的语文性质观[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1):76-77.
语文建设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