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圈功能区划构想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圈内的恩施、宜昌、十堰等州、市纷纷响应,积极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本文以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系统以及区划原则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功能区的特点,将恩施州划分出四大复合生态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战略对策。
作者
张新平
曹骞
机构地区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
出处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79,共5页
Macroeconomics
关键词
生态功能
分区
复合生态区
系统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7
1
刘思华著..刘思华可持续经济文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16.
2
马春文,张东辉主编..发展经济学 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4.
3
刘思华著..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1.
4
何起群.
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及保护情况综述[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79-83.
被引量:13
5
向宏桥,张新平.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
.生态经济,2004,20(S1):178-182.
被引量:6
6
袁用道,常胜,曾克峰.
恩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76-177.
被引量:7
7
张新平,向宏桥.
论清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开发战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99-10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徐军.
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
.江淮论坛,1998(1):60-65.
被引量:70
2
蔡靖方,何百根,李新民,卢武强,于锦乾.
清江流域城镇发展、布局与区域开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8(4):557-562.
被引量:4
3
郑北鹰.破坏森林犯罪行为仍很严重[N].光明日报,1999,1,15.
被引量:5
4
李丹.风景名胜区警惕建设性破坏[N].光明日报,1999,1,19.
被引量:16
5
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N].光明日报,1998—05—23.
被引量:33
6
张忠宝 等.清江流域绿色食品资源开发若干建议[J].经济纵横,2003,(7).
被引量:1
7
李江风,刘吉平,汪华斌.
清江流域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J]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3):183-184.
被引量:2
8
钟琦,邱忠恩.
清江流域的产业开发[J]
.水电与新能源,2000,22(2):8-10.
被引量:1
9
张国祥.
走滚动开发之路——湖北清江流域综合开发模式初探[J]
.水利技术监督,2001,9(1):29-31.
被引量:2
10
郝索.
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
.旅游学刊,2001,16(2):19-22.
被引量:69
共引文献
23
1
向宏桥.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抉择与评价[J]
.生态经济,2005,21(5):76-78.
被引量:2
2
王汝发,王汝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08,24(14):60-61.
被引量:6
3
龚群,黄银华.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69-72.
被引量:11
4
李芹芳,许晓婷.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以宝鸡市金台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24-12426.
5
曹骞,苏鹏飞.
武陵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以恩施州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59-61.
6
李永诚.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2):8-10.
被引量:11
7
张新平,曹骞.
恩施州建立生态文明特区的可行性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09-115.
被引量:5
8
曹骞,袁运生.
恩施州打造鄂西圈增长极的可行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93-9795.
9
苏鹏飞,税秋菊,曹骞.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以恩施州生态家园建设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0):23-25.
10
张宇,廖朝林,郭汉玖,何美军,林先明,由金文,王华,廖璐婧.
华中药用植物园科技生态景观的探索[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898-289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9
1
朱琳,赵英伟,刘黎明.
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J]
.商业研究,2004(14):169-172.
被引量:15
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514
3
骆正清,杨善林.
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9):51-60.
被引量:411
4
郝晓兰.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112-117.
被引量:29
5
栾丽霞,郭娟.
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58-60.
被引量:19
6
谭永洁,沈阳,吴刚.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以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23-27.
被引量:8
7
刘敏,陈田,钟林生.
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2007,22(1):1-6.
被引量:20
8
朱晶晶,陆林,杨效忠,操文斌.
海岛型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分析——以浙江省舟山群岛为例[J]
.人文地理,2007,22(1):34-39.
被引量:20
9
郑寒,此里卓玛,杨雪吟.
旅游、文化与生态:亚丁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34-41.
被引量:7
10
吕君,刘丽梅.
基于人地关系的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80-8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阚越,章锦河,李湮,王培家,曹姗姗.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草原旅游研究知识图谱量化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1):66-76.
被引量:8
2
杨建平,宿琛欣.
生态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2015,31(1):147-149.
被引量:6
3
诺乐德维丽丝.
土家族传统体育“地鸽子”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8):123-126.
被引量:2
4
龚胜生,吴清,张涛.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9):1222-122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张濒化,张蓝木,姜霭玲.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传承内涵与发展路径[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3):177-178.
2
马丽萍.
浅谈创意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构建[J]
.科技风,2015(9):273-273.
3
龙祖坤,杜倩文.
武陵山区的旅游效率测度与评价[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35-41.
被引量:4
4
龙祖坤,杜倩文,周婷.
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J]
.经济地理,2015,35(10):210-217.
被引量:152
5
冀念芬,王志红.
基于GIS的毕节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其变化研究[J]
.矿山测量,2016,44(4):8-10.
6
宋太新,季民河,毛峰.
上海市内部旅游空间分布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3):89-94.
7
滕升楠,冯娟,李宁.
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及其成因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1):130-136.
被引量:4
8
郑晓云,韩丽娜.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旅游养老地产开发模式选择[J]
.山西建筑,2017,43(2):222-224.
被引量:2
9
滕升楠,冯娟,李宁.
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
.旅游研究,2017,9(3):22-31.
被引量:3
10
吴清,李细归,吴黎,陈刚.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开发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40(2):17-24.
被引量:16
1
王作伟.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大众文化[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82-183.
2
王勇.
湖北省产城融合现状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32-33.
被引量:1
3
沈易娟.
加强区域协作 打造湖北“一票通”生态文化旅游圈[J]
.商场现代化,2009(14):224-225.
4
刘克梁.
把宜昌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14(22):12-13.
5
高立士.
“垄林”傣族纯朴的生态观[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1):61-66.
被引量:4
6
杨发维,郑元昌.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貌——荆门市[J]
.楚天主人,2009(12):60-60.
7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黄肇漳.
构建“鄂中城市群”的初步设想与战略思考[J]
.企业导报,2009(11):189-190.
8
楚天舒.
“一带两圈”展宏图[J]
.世纪行,2009,0(2):20-23.
9
丰子义.
关于文化建设的几个原则问题[J]
.学术界,1996(5):18-22.
10
吴敏.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对接研究[J]
.大江周刊(论坛),2009(9):26-28.
宏观经济研究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