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关乎人的灵魂安顿与文化归属的原始问题,在我们大一统的"国家课程"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也没有哪个版本的教材能够令孩子信服地感受到,我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它们于我到底有何种意义。在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关于"课程"的空白点实在是太多了。因为这些空白点,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而某些内容的缺失,甚至会使人的发展"孤岛化"。这或许正是"课程"为什么要被分成三级的缘由。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被抛给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空间,风景并不理想。课程开发简化为编教材,是极普遍的现象。编教材又变成编教辅的翻版,也屡见不鲜。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匮乏,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失了本土意识——课程应从教育的原点出发,这个原点就是学生,而且是具体的学生个体。因为包围着学生的,是他们互不相同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由认识他周围的事物始,去认识更大、更抽象的世界,都是从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一亲一友始,去建立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漠视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就极易变成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热情地邀请您阅读以下两篇文章,或许,它们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理念,可是,我们认为,它们在此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在国家课程之外,有太多的事情等待大家去做,有太多的空间等待着开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领域的成熟,将代表中国课程体系的成熟,也代表着中国教育的成熟。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37,共3页
People'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