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气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划分、研究、评价含油气系统还没有统一、成熟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历史、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
刘士杰
于会宇
机构地区
大庆石油学校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
出处
《国外油田工程》
1998年第6期12-12,18,共2页
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油气生成
石油地质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5
1
马立祥.
烃类聚集系统的层次性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区油气系统分析[J]
.海相油气地质,2000,5(4):81-90.
被引量:1
2
付广,薛永超,付晓飞.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1):24-26.
被引量:159
3
吴元燕,吕修祥.
利用含油气系统认识油气分布[J]
.石油学报,1995,16(4):17-22.
被引量:34
4
窦立荣,李伟,方向.
中国陆相含油气系统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1):1-6.
被引量:28
5
张树林,田世澄,朱水安,张清云,周海明.
南堡凹陷的断裂构造与油气三次运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262-267.
被引量:11
6
张群英,邓汉南.
珠江口盆地东部含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287-292.
被引量:5
7
李伟,牛嘉玉,赵文智.
吐哈盆地油气系统的类型与演化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313-320.
被引量:12
8
赵文智,何登发.
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1996,1(2):12-19.
被引量:29
9
张义杰,况军.
含油气系统概念及其划分方法[J]
.新疆石油地质,1997,18(2):180-183.
被引量:12
10
马贡LB 张刚等(译).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卓勤功.
关于“石油系统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一文的商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76-7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罗佳强,沈忠民.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221-230.
被引量:10
2
卓勤功,宁方兴,荣娜.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J]
.地质论评,2005,51(4):416-422.
被引量:49
3
刘俊,卢明国,童小兰,吴朝东.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关系研究[J]
.地球学报,2008,29(1):89-94.
被引量:16
4
童小兰,卢明国,廖忠礼,蒋晓红.
江陵凹陷成藏组合体与勘探思路[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23(2):67-70.
5
安作相,马纪.
当前石油地质研究思维问题——兼答卓勤功同志商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4):78-80.
被引量:2
1
A.Perrodon,项光.
油气系统的模式和应用[J]
.海洋地质译丛,1992(6):5-9.
2
佩罗顿,A,林强.
油气系统与全球构造[J]
.国外地质科技,1997(1):45-48.
3
李廷栋.
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历史之回顾[J]
.青海地矿科技信息,2000(2):1-4.
4
蔡长金.
我国金矿矿物学研究简略回顾[J]
.黄金地质科技,1994(4):62-64.
5
王鸿祯.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J]
.大自然探索,1992,11(1):20-23.
被引量:1
6
王东方,王集源.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J]
.地层学杂志,1991,15(4):241-251.
被引量:2
7
卢清地.
福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J]
.福建地质,1997,16(1):10-20.
被引量:9
8
陈天钢,宋秋银,雷利安,李晓平,刘新刚.
含油气系统分类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J]
.钻采工艺,2004,27(5):101-102.
被引量:1
9
李玉平.
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构造区之间的过渡性现象[J]
.矿产与地质,1993,7(5):320-323.
10
张逸阳.
区域成矿学及中国区域成矿特征研究[J]
.科技资讯,2008,6(3):199-200.
被引量:14
国外油田工程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