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儒家和道家在“礼”与“情”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启示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先秦儒家认为,"礼"起源于人之"情",是与人之"情"相适应的。但是,"礼"对"情"还要加以文饰、调节和节制,其理想境界就是"情"和"文"都要达到最高境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礼"是违背人之真性情的。儒家和道家在"礼"与"情"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人学观、文明观和历史观。
作者
周兵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7,共6页
Confucius Studies
基金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庄子人生哲学的启示与批判"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礼
情
儒家
道家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1
寇养厚.
先秦道家的“自然任情”观念[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57-66.
被引量:2
2
冀宇宁.
道是无情却有情——浅析老子“情”的维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355-356.
被引量:1
3
邹元江.
情至论与儒、道、禅[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2):5-20.
被引量:6
4
赫广霖.
儒、道之“情”特色论[J]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3):1-4.
被引量:3
5
朱拮.儒情与道情[J].江汉论坛,2000,(5).
被引量:1
6
庞慧.
早期道家著作中的“礼”与“理”[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50(4):85-94.
被引量:5
7
李生龙.
宋以后对《庄子·秋水篇》之推崇与思想艺术探骊[J]
.中国文学研究,2015(2):23-28.
被引量:3
8
张海英.
论《文子》的礼学思想[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118-124.
被引量:4
9
张海英.
论《文子》的适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3):26-30.
被引量:2
10
刘丰,杨寄荣.
先秦儒家情礼关系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2002(6):105-10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屈彩红,滕海滨.
老庄情论之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3):130-132.
2
张海英,李晓梅.
先秦道家情礼关系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129-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海英,张景.
先秦道家礼法关系认识的嬗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2):15-20.
被引量:3
1
张淑媛.
浅谈《论语》中“直”的思想[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1):1-2.
2
食物看出你的真性情[J]
.中国民兵,2011(8):59-59.
3
袁晨.
浅论弗洛伊德的文明观[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43-44.
4
沈洋东.
人性的道德──老子人学伦理观探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63-65.
5
赵忠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观的当代性[J]
.长治学院学报,2010,27(6):8-10.
6
高燕.
阿伦特的现象学人学观[J]
.求索,2011(10):132-133.
7
风铃.
生日印章测试真性情[J]
.少年读者,2006,0(12):49-52.
8
吴全兰.
诚: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石[J]
.船山学刊,2003(1):117-121.
被引量:2
9
寇瑶.
卢梭的文明观对现代文明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36-37.
10
林红梅.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113-117.
被引量:8
孔子研究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